《國語辭典》:交臂 拼音:jiāo bì
1.拱手。多表示恭敬、降服。《战国策。魏策二》:「魏不能支,交臂而听楚。」《南齐书。卷三八。萧赤斧传》:「莫不举踵来王,交臂纳贡。」
2.旧时罪犯双手被交叉绑在背后,称为「交臂」。《庄子。天地》:「睆睆然在缠缴之中,而自以为得,则是罪人交臂历指,而虎豹在于囊槛,亦可以为得矣。」《汉书。卷四五。息夫躬传》:「守相有罪,车驰诣阙,交臂就死。」
3.胳臂靠著胳臂。表示亲近、接近。《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乃骈马交臂相加,笑语良久。」宋。苏轼〈夜值秘阁呈王敏甫〉诗:「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居。」
4.比喻知心的朋友。南朝宋。谢灵运 〈感时赋〉:「相物类以迨已,闵交臂之匪赊。」唐。骆宾王 与博昌父老书:「自解携襟袖,一十五年,交臂存亡,略无半在。」
2.旧时罪犯双手被交叉绑在背后,称为「交臂」。《庄子。天地》:「睆睆然在缠缴之中,而自以为得,则是罪人交臂历指,而虎豹在于囊槛,亦可以为得矣。」《汉书。卷四五。息夫躬传》:「守相有罪,车驰诣阙,交臂就死。」
3.胳臂靠著胳臂。表示亲近、接近。《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乃骈马交臂相加,笑语良久。」宋。苏轼〈夜值秘阁呈王敏甫〉诗:「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居。」
4.比喻知心的朋友。南朝宋。谢灵运 〈感时赋〉:「相物类以迨已,闵交臂之匪赊。」唐。骆宾王 与博昌父老书:「自解携襟袖,一十五年,交臂存亡,略无半在。」
《漢語大詞典》:擎拳
《國語辭典》:擎拳合掌 拼音:qíng quán hé zhǎng
拱手为礼,以示恭敬。宋。史浩 〈如梦令。摘索衣裳宫样〉词:「容止忒精神,一似观音形象。归向,归向,见者擎拳合掌。」《董西厢》卷二:「阶前僧行,一谜地向前哀告。擎拳合掌,要奴献与贼盗。」也作「合掌擎拳」。
《國語辭典》:交手 拼音:jiāo shǒu
1.交战、打斗。《宋书。卷八七。殷琰传》:「贼至不击,复欲何待?且统军在后,政三二里间,比吾交手,何忧不至?」《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天下有这等大力的人,早是不曾与他交手,不然性命休矣!」
2.牵手。《楚辞。屈原。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南史。卷四六。李安人传》:「安人少时贫,有一人从门过,相之,曰:『君后当大富贵,与天子交手共戏。』」
3.拱手表示尊敬顺从。《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燕刺王刘旦传》:「前高后时,伪立子弘为皇帝,诸侯交手事之八年。」《新唐书。卷八九。尉迟敬德传》:「大王即不听,请从此亡,不能交手蒙戮。」
4.交接职务。《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二:「因是他交手的前任官,多有首尾的。持差人赍了赙仪奠帛,前往致吊。」
2.牵手。《楚辞。屈原。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南史。卷四六。李安人传》:「安人少时贫,有一人从门过,相之,曰:『君后当大富贵,与天子交手共戏。』」
3.拱手表示尊敬顺从。《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燕刺王刘旦传》:「前高后时,伪立子弘为皇帝,诸侯交手事之八年。」《新唐书。卷八九。尉迟敬德传》:「大王即不听,请从此亡,不能交手蒙戮。」
4.交接职务。《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二:「因是他交手的前任官,多有首尾的。持差人赍了赙仪奠帛,前往致吊。」
《漢語大詞典》:捧手
拱手。表示敬意。《文选·班固〈东都赋〉》:“捧手欲辞。” 李善 注引《孔子三朝记》:“ 孔子 受业而有疑,捧手问之,不当避席。”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南人(丧家)宾至不迎,相见捧手而不揖。” 唐 张继 《送张中丞归使幕》诗:“满臺簪白笔,捧手恋清辉。” 梁启超 《复刘古愚山长书》:“﹝ 启超 ﹞行年十七,始获捧手於 南海 康先生 之门。”亦用以形容无所事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天启圣聪》:“时次揆 归德 代为政,羣贤辐輳其门。末相 山阴 ,捧手受成而已。”
《漢語大詞典》:拱袂
(1).执袖。《宋书·后妃传·孝武文穆王皇后》:“至於夜步月而弄琴,昼拱袂而披卷,一生之内,与此长乖。”
(2).犹拱手。极言轻易。 明 王世贞 《纲鉴会纂·周秦总论》:“今日説合从,则欲悉虑以摈孤 秦 ;明日説连衡,则欲拱袂而臣六国。纷纷籍籍,各是其谋,以争相雄长。”
(2).犹拱手。极言轻易。 明 王世贞 《纲鉴会纂·周秦总论》:“今日説合从,则欲悉虑以摈孤 秦 ;明日説连衡,则欲拱袂而臣六国。纷纷籍籍,各是其谋,以争相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