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6,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招箭
招毁
高招
教招
类招
招儿
招应
招数
招辟
招合
招服
戏招
招扬
招显
招罗
《漢語大詞典》:招箭
习射时站在箭靶旁查看。宋史·礼志十七:“苑中皆有射棚,画晕的。射则用招箭班三十人,服緋紫绣衣、帕首,分立左右,以唱中否。”元史·刑法志四:“诸军士习射,招箭者不谨,致被伤而死,射者不坐,仍徵烧埋银。”
《漢語大詞典》:招毁
招致毁谤。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以 仲尼 之行也,而招毁於 叔孙 。”
分類:招致毁谤
《國語辭典》:高招  拼音:gāo zhāo
好主意、好办法。如:「姊姊的激将法,堪称高招。」也作「高著儿」、「高作」。
分類:高明办法
《漢語大詞典》:教招
教诏,教训。《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亲情劝着何曾听,父母教招似不闻。”参见“ 教詔 ”。
分類:教训
《漢語大詞典》:教诏(教詔)
教诲;教训。战国策·燕策一:“ 齐 赵 ,强国也,今主君幸教詔之,合从以安 燕 ,敬以国从。”吕氏春秋·审分:“不知乘物而自怙恃,夺其智能,多其教詔,而好自以。” 宋 秦观 《辞史官表》:“若非承父兄之教詔,世守其言,则必积师友之渊源,材充厥职。” 明 张一桂 稚圭甫 《重刻〈颜氏家训〉序》:“意其家庭之所教詔,父子之所告语,必有至训焉,而今不及闻矣。”
分類:教诲教训
《漢語大詞典》:类招(類招)
以物类相招。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类招臻倜诡,翼萃伏衿缨。”
分類:物类相招
《國語辭典》:招儿(招兒)  拼音:zhāo ér
1.招牌、广告、海报。《水浒传》第二六回:「那婆子取了招儿,收拾了门户,从后头走过来。」也称为「花招」、「招子」。
2.计谋、策略。《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姑娘听这话说的层层有理,再不想大远的从德州瞥了这么一个乾脆的招儿来,才使出来就乏了。」
《漢語大詞典》:招应(招應)
招呼、理睬。儒林外史第二七回:“ 鲍老太 不招应,那人就问在我这里。”
分類:招呼理睬
《國語辭典》:招数(招數)  拼音:zhāo shu
1.武术上的动作。如:「这又是什么新招数?姿势真怪。」也作「招式」。
2.方法、计谋。如:「你有什么招数,快说出来救救我吧!」也作「招式」、「著数」。
《漢語大詞典》:招辟
征辟。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大将军 何公 ,司徒 袁公 ,前后招辟,使人晓喻……皆遂不至。”
《漢語大詞典》:招合
招揽聚合。《后汉书·孔融传》:“少府 孔融 ,昔在 北海 ,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三国志·魏志·张绣传:“﹝ 张绣 ﹞为县吏,閒伺杀 胜 ,郡内义之。遂招合少年,为邑中豪杰。”
分類:招揽聚合
《漢語大詞典》:招服
见“ 招伏 ”。
《國語辭典》:招伏  拼音:zhāo fú
1.招认、认罪。《旧唐书。卷二○。哀帝本纪》:「伪称官阶人泉州晋江县应乡贡明经陈文巨招伏罪款,付河南府决杀。」明。高明《琵琶记。五娘请粮被抢》:「这泼皮贼!你得粮那里去了?你快招伏。」
2.承认罪状的供词。《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取了郭威招伏,解赴潞州府衙去听候结断。」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孩儿每索与他招伏,相公跟前拜覆。」也称为「伏状」、「招状」。
分類:招认招降
《漢語大詞典》:戏招(戲招)
戏剧的演出广告。 欧阳山 《三家巷》二:“贴出来的戏招是他从来没有看过的《貂蝉拜月》。他一下子入了迷,只想进去看一看。”
《漢語大詞典》:招扬(招揚)
招展;飘扬。 郭沫若 《后悔》:“白字红底的幌子,在各层的洋楼上招扬。”
分類:招展飘扬
《漢語大詞典》:招显(招顯)
招致并使之显耀。汉书·元帝纪:“﹝朕﹞遣光禄大夫 襃 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延登贤俊,招显侧陋。”
分類:招致显耀
《國語辭典》:招罗(招羅)  拼音:zhāo luó
招收网罗。《文明小史》第三五回:「我们何不叫他筹画些资本,再招罗几位青年同志,到东洋去游学呢?」
分類:收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