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55
词典
2
分类词汇
153
共153,分11页显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呼吸
招延
导迎
允怀
招引
召致
钩致
招召
招速
勾致
贸致
启召
东阁
自取
灾伤
《國語辭典》:
呼吸
拼音:
hū xī
1.生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英文为respiration。
2.形容气势盛大。晋。
郭璞
〈
江赋
〉:「呼吸万里,吐纳灵潮。」唐。
元稹
〈
和乐天折剑头
〉诗:「风云会一合,呼吸期万里。」
3.瞬息、顷刻之间。《晋书。卷六七。列传。郗鉴》:「决胜负于一朝,定成败于呼吸。」
分類:
呼吸
道家
吸入
一呼
招致
呼气
吞吐
气和
声气
呼应
诵读
导引
轻而易举
摄取
汲引
吸气
吐纳
讯息
顷刻
空气
气盛
养生术
生物
机体
外界
行气
气体
交换
长生
长寿
《國語辭典》:
呼应(呼應)
拼音:
hū yìng
1.一呼一应,互通消息。宋。洪迈《夷坚支志甲。卷一。护国大将军》:「千百为群,更相呼应,共啄蝗。」
2.文章首尾互相照应。如:「词意贯串,前后呼应。」
分類:
呼应
前后
响应
沟通
应允
调度
关联
答应
回响
指挥
一呼
照应
一应
相联
联系
《國語辭典》:
招延
拼音:
zhāo yán
招请、延揽。《册府元龟。卷一八三。闰位部。勋业》:「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帅,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
分類:
招致
招请
求取
延请
《漢語大詞典》:
导迎(導迎)
招致。
《
隋书·音乐志上
》
:“圣人造乐,导迎和气。” 宋
李纲
《应诏条陈七事奏状》
:“有畏天之言,无畏天之实,皆不足以销弭变故,导迎吉祥。”
分類:
招致
《漢語大詞典》:
允怀(允懷)
(1).犹归顺。
《
书·周官
》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孔 传:“从政以公平灭私情,则民其信归之。” 汉
张衡
《东京赋》
:“尊 赤氏 之朱光,四灵懋而允怀。” 宋
王禹偁
《贺南郊大赦表》
:“化成而日用不知,寅畏而夕惕若厉,故得昆虫咸遂,戎狄允怀。”
(2).招致。
《文选·班固〈东都赋·明堂诗〉》
:“猗歟缉熙,允怀多福。” 吕延济 注:“谓有此光明之德,信来其多福。”
(3).思念。
《
书·伊训
》
:“惟我 商王 ,布昭圣武,代虐以宽,兆民允怀。” 孔 传:“言 汤 布明武德,以宽政代 桀 虐政,兆民以此皆信怀我 商王 之德。”
分類:
思念
招致
归顺
《國語辭典》:
招引
拼音:
zhāo yǐn
招致引进。《后汉书。卷三二。樊宏传》:「建武中,禁网尚阔,诸王既长,各招引宾客,以鯈外戚,争遣致之。」《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有我们这样老无知老禽兽,不守本分,惯一招引閒神野鬼,上门闹炒!」
分類:
招引
招致
吸引
招惹
引出
《漢語大詞典》:
召致
(1).使之至;唤来。
《
汉书·萧望之传
》
:“时上初即位,不省‘謁者召致廷尉’为下狱也,可其奏。后上召 堪 、 更生 ,曰繫狱。” 晋
葛洪
《
神仙传·刘安
》
:“收束虎豹,召致蛟龙,使役鬼神。” 宋
苏轼
《乞加张方平恩礼札子》
:“ 方平 虽老,杜门难以召致,犹当加恩劳问,表异其人。”
(2).犹招致。引来。 唐
韩愈
《猫相乳》
:“视外犹视中,一家犹一人。夫如是,其所感应召致,其亦可知矣。”
《新华日报》
1938.7.2:“抽象而离开人民切身需要的宣传鼓动是错误的,实可召致严重的结果。”
分類:
召致
招致
引来
《漢語大詞典》:
钩致(鉤致)
(1).求取;招致。 唐
韩愈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有以君生平告者,即遣客鉤致。” 宋
叶适
《参议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
:“故世人之与公遇者,多异公所为而已。然莫能鉤致公以轩輊之者,遂以此终其身。” 明
宋濂
《跋郑公墓铭》
:“乡人 赵温叔 为相,雅欲相鉤致,亦未肯就。” 清
龙启瑞
《何雨人家传》
:“其党先期受君鉤致,或反为我用。”
(2).用钩子钩取。 明
马愈
《马氏日钞·蟹芦图》
:“沙狗小若彭蚏,见人輙走入沙穴,鉤致不可得。”
(3).串通勾结。
《
明史·蜀王椿传
》
:“前代 两川 之乱,皆因内地不逞者鉤致为患。”
分類:
求取
串通
串通勾结
钩子
勾结
招致
《漢語大詞典》:
招召
(1).谓招来祸福。 汉 王符
《
潜夫论·卜列
》
:“行有招召,命有遭随,吉凶之期,天难諶斯。”
(2).招引;招致。
《
北齐书·薛修义传
》
:“ 脩义 少而姦侠,轻财重气,招召豪猾。时急难相奔投者,多能容匿之。”
(3).招赘。
《元典章·户部四·婚礼》
:“照得嫁娶并招召女偦,婚姻聘财,各有定例。”
分類:
招引
招赘
招来
祸福
招致
《漢語大詞典》:
招速
招致。
《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
:“﹝ 周胤 ﹞不能养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纵情欲,招速罪辟。”
分類:
招致
《漢語大詞典》:
勾致
(1).犹拘捕。 清
蒲松龄
《
聊斋志异·布客
》
:“短衣人甚德之。某问所营干,答曰:‘将适 长清 ,有所勾致。’问为何人?短衣人出牒,示令自审,第一名即己姓名。骇曰:‘何事见勾?’”
(2).招致。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
第四篇第六章:“其主要工作首先在煽动内乱,以便勾致外患。”
分類:
招致
拘捕
《漢語大詞典》:
贸致(貿致)
犹招致。 明
胡应麟
《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
:“传固明称 不韦 相 秦 ,慕 平原 、 信陵 诸公子贸致游侠,人撰所闻。”
分類:
招致
《漢語大詞典》:
启召(啓召)
招致。 梁启超
《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沦陷京国,启召外戎。”
分類:
招致
《國語辭典》:
东阁(東閣)
拼音:
dōng gé
1.东向的小门。《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后用以指宰相招贤的地方。唐。李商隐〈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早岁思东阁,为邦属故国。」
2.明、清时大学士所冠殿阁衔之一,称为「东阁大学士」。
3.地名。在今四川省简阳县东。
分類:
阁名
东厢
居室
宰相
相招
两代
招致
楼房
大学士
款待
故址
待宾
宾客
殿阁
四川
洪武
东向
十五
年始
姚鼐
《漢語大詞典》:
东閤(東閤)
东向的小门。
《
汉书·公孙弘传
》
:“ 弘 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馆,开东閤以延贤人。” 王先谦 补注引 姚鼐 曰:“此閤是小门,不以贤者为吏属,别开门延之。”
《
后汉书·周黄徐等传序
》
:“ 东平王 苍 为驃骑将军,开东閤延贤俊。”后因以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之所。 唐
孟浩然
《题长安主人壁》
诗:“久废南山田,谬陪东閤贤。” 唐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
:“早岁思东閤,为邦属故园。”
分類:
东向
宰相
姚鼐
相招
招致
款待
待宾
宾客
《國語辭典》:
自取
拼音:
zì qǔ
1.自行收取、取用。如:「佐料自取」、「如果需要说明书,请自取。」汉。扬雄〈长杨赋〉:「纵禽兽其中,令胡人手搏之,自取其获,上亲临观焉。」《魏书。卷六○。列传。韩麒麟》:「凶徒奸党,迭相树置;高官厚禄,任情自取。」
2.自己招致而与他人无关。如:「祸福自取」、「自取其辱」。《后汉书。卷一六。邓寇列传。邓禹》:「汉世外戚,自东、西京十有馀族,非徒豪横盈极,自取灾故,必于贻衅后主,以至颠败者,其数有可言焉。」《三国演义》第五七回:「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
分類:
自取
自己
招致
取代
《漢語大詞典》:
灾伤(災傷)
由天灾人祸招致的损害。
《
晏子春秋·谏上八
》
:“姦驱尤佚,隐情奄恶,蔽諂其上,故虽有至圣大贤,岂能胜若谗哉?是以忠臣之常有灾伤也。” 宋
苏轼
《奏浙西灾伤第一状》
:“ 熙寧 之灾伤,本缘天旱米贵。”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
套曲:“去年时,正插秧,天反常。那里取若时雨降,旱魃生,四野灾伤。” 明
于谦
《荒村》
诗:“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分類:
天灾人祸
招致
损害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