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招举(招舉)
招致举用。《三略·上略》:“羣吏朋党各进所亲,招举姦枉,抑挫仁贤,背公立私,同位相訕,是谓乱源。”
分類:招致举用
《漢語大詞典》:招振
招致擢用。隶释·汉荆州刺史度尚碑:“及其典牧,必招振贤才。”
分類:招致擢用
《國語辭典》:干惹  拼音:gān rě
关系。如:「你去不去,与我没什么干惹!」
《國語辭典》:徼乱(徼亂)  拼音:jiāo luàn
招致灾祸。《左传。成公十三年》:「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国语。周语下》:「将焉用饰宫?其以徼乱也。」
分類:招致祸乱
《漢語大詞典》:贾怠(賈怠)
谓招致百姓怠惰。左传·昭公十五年:“获一邑而教民怠,将焉用邑?邑以贾怠,不如完旧。贾怠无卒,弃旧不祥。”
《國語辭典》:知足不辱  拼音:zhī zú bù rù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老子》第四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晋书。卷九六。列女传。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传》:「今国虽小,足以为政,知足不辱,道家明诫也。」
《國語辭典》:直言贾祸(直言賈禍)  拼音:zhí yán gǔ huò
因言语正直而招致灾祸。《野叟曝言》第四一回:「文太夫人早知文郎必以直言贾祸,潜避至此。」也作「直言取祸」。
分類:惹祸招致
《漢語大詞典》:惟口起羞
谓言语不慎,招致羞辱。书·说命中:“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 唐 陆贽 《论裴延龄奸蠹书》:“惟口起羞,谅非细故。”
《國語辭典》:螳臂当车(螳臂當車)  拼音:táng bì dǎng chē
螳螂举起双臂,想要阻挡车子。语本《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比喻不自量力。明。无名氏《四贤记》第一一出:「劝恩台装聋做哑,休得要螳臂当车。」《荡寇志》第四二回:「正是泰山压卵,不须辗转之劳,螳臂当车,岂有完整之理?」也作「螳臂挡车」、「螳臂当辕」。
《漢語大詞典》:速雠(速讎)
招致仇怨。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败亲速讎,乱嗣不祥。”
分類:招致仇怨
《漢語大詞典》:速忌
犹言招致忌妒。梁书·文学传论:“大则凌慢侯王,小则慠蔑朋党,速忌离訧,启自此作。”
分類:招致忌妒
《漢語大詞典》:速伤(速傷)
招致伤害。晏子春秋·问下三十:“直易无讳,则速伤也;新始好利,则无敝也。”
《國語辭典》:象齿焚身(象齒焚身)  拼音:xiàng chǐ fén shēn
象因为牙有价值而遭到杀害。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比喻因财多而招来灾祸。
《漢語大詞典》:邪菑
由邪恶而招致的灾祸。葘,同“ 灾 ”。管子·内业:“中无惑意,外无邪葘。”
《国语辞典》:祸因恶积(祸因恶积)  拼音:huò yīn è jī
恶事做多了,便会招致灾祸。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一七出:「看修行似福缘善庆,论因果是祸因恶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