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鸱夷(鴟夷)  拼音:chī yí
1.盛酒的革囊。《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文选。扬雄。酒赋》:「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八腹借酤。」
2.春秋时范蠡因自称鸱夷子皮,故后人称为「鸱夷」。唐。杜牧〈杜秋娘〉诗:「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漢語大詞典》:鸱夷子皮(鴟夷子皮)
春秋 越 范蠡 之号。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 浮海出 齐 ,变姓名,自谓 鴟夷子皮 ,耕于海畔,苦身勠力,父子治产。” 司马贞 索隐:“ 范蠡 自谓也。盖以 吴王 杀 子胥 而盛以鴟夷,今 蠡 自以有罪,故为号也。 韦昭 曰:‘鴟夷,革囊也。’或曰生牛皮也。”汉书·货殖传:“﹝ 范蠡 ﹞乃乘扁舟,浮江湖,变姓名,适 齐 为 鴟夷子皮 ,之 陶 为 朱公 。” 颜师古 注:“自号 鴟夷 者,言若盛酒之鴟夷,多所容受,而可卷怀,与时张弛也。鴟夷,皮之所为,故曰子皮。”
《國語辭典》:大指  拼音:dà zhǐ
1.主要的意思、大要。《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三国志。卷二七。魏书。王昶传》:「由此言之,圣主明于任贤,略举黜陟之体,……。其大指如此。」也作「大旨」。
2.手指的第一个指头。也称为「拇指」。
分類:大指拇指
《國語辭典》:大旨  拼音:dà zhǐ
主要的意思。《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欲循观其大旨,作日者列传。」《红楼梦》第一回:「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也作「大旨」、「大指」。
《国语辞典》:一折  拼音:yī zhé
1.全价的十分之一。
2.拇指与食指伸直两端的距离。《醒世恒言。卷一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张荩双手承受,看时是一只合色鞋儿。将指头量摸,刚刚一折。」也作「一榨」。
3.戏剧的一节段,元人曲本以一宫调的曲一套为「一折」。《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将廷秀推入戏房中,把纱帽员领穿起,就顶王十朋祭江这一折。」
《漢語大詞典》:佩韘
(1).佩戴牙玦或玉玦。韘,射箭时戴在右手拇指上用以钩弦的工具。以象骨、玉石制成。又叫“玦”,俗名“扳指”。为古代成人所佩之物。“佩韘”表示已成年。《诗·卫风·芄兰》:“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毛 传:“韘,玦也。能射御则佩韘。”
(2).佩戴的牙玦或玉玦。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亲定陵寝:“﹝ 章皇 ﹞因自取佩韘掷之,諭侍臣曰:‘韘落处定为佳穴,即可因以起工。’”
《國語辭典》:少商  拼音:shào shāng
在手拇指内侧端部的穴道。
《国语辞典》:一叉(一叉)  拼音:yī zhǎ
将拇指与食指伸张,以表长度,其距离称为「一叉」。也作「一榨」、「一折」。
《國語辭典》:指决(指決)  拼音:zhǐ jué
拉弓时扣指的地方。明。徐渭《雌木兰》第一出:「指决儿薄,鞘靶儿圆。」
《國語辭典》:蜂鸟(蜂鳥)  拼音:fēng niǎo
动物名。鸟纲雨燕目。产在西半球,为最小的鸟类。羽毛细,嘴为管状,便于吸收花蜜。
《漢語大詞典》:鱼际(魚際)
(1).中医穴位名。指手拇指(或足拇指)后方的掌(或跖)骨处有明显肌肉隆起,状如鱼腹的部位。《素问·气府论》:“手足诸鱼际脉气所发者,凡三百六十五穴也。”
(2).特指手部鱼际。灵枢经·本输:“鱼际者,手鱼也。”
《漢語大詞典》:掐指
(1).旧时占卜方法之一。以拇指点着其他指节占卜吉凶或推算干支。《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西伯侯 掐指寻文,卜一课。”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他低着头掐指寻纹算了半日,口里还呐呐地念道:‘这日不妥,那日欠佳。’”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一:“ 二诸葛 看了看历书,又掐指算了一下说:‘今日不宜栽种。’”
(2).用拇指轻点其他指头计算。《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且説 白氏 在家,掐指过了试期,眼盼盼悬望佳音。” 草明 《乘风破浪》五:“ 小兰 掐指一算,正好 少祥 当阴阳班,便决心到他家里去看看他。”
《漢語大詞典》:一扼
谓拇指与食指合成一圈的大小。朱子语类卷八五:“ 尧卿 问絰带之制。曰:首絰大一搤,只是拇指与第二指一围。”
《国语辞典》:指骨  拼音:zhǐ gǔ
构成手指的骨头。拇指骨二块,其馀每指各三块。
《漢語大詞典》:拇骈(拇駢)
拇指旁并生一指。比喻多余无用之物。语本庄子·骈拇:“駢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於德。” 清 赵翼 《入都依外舅刘午岩先生馆舍》诗:“怜公已是依人廡,我又依公似拇駢。”
《国语辞典》:兰花指(兰花指)  拼音:lán huā zhǐ
一种舞蹈的手式。拇指与中指虚捻,馀三指微曲,像兰花开放时的样子。如:「妹妹的手指修长,捻起兰花指来,真是好看。」也称为「兰花手」。
《國語辭典》:榧子  拼音:fěi zi
1.裸子植物红豆杉科「榧树」、「香榧」的种实,形如橄榄,肉在壳内,可以制油;炒熟亦芳香可食。
2.用拇指和中指相捻,发出清脆的声音,称为「打榧子」,有向人戏谑的意思。《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邹大爷,榧子儿你嗒嗒!他府里『不点蜡烛,倒点油灯。』」《红楼梦》第二六回:「给你个榧子吃,我都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