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抵 → 抵扺”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违戾(違戾)
(1).违背。
《后汉书·范升传》:“时难者以 太史公 多引
《左氏》, 升 又上 太史公 违戾
《五经》,谬 孔子 言。” 宋
叶适 :“况经收换,朝廷为民之意已足;如有违戾,惩治大吏一人,自然震耸用命。” 范文澜 蔡美彪 等
《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四节:“ 元始天尊 讲十戒,第一戒不得违戾父母师长,反逆不孝。”
(2).抵触;不一致。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二》:“ 谢尚书 不量力,内与 萧王 违戾,外失 河 北之心,公所知也。”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四:“ 李师中 平日讲论,多与 荆公 违戾,及公权盛, 李 欲合之。”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粗野而有楞角的色彩,调和中有违戾的印象。”
(3).乖谬;不合情理。 宋
陈师道 之五:“ 太史公 之论六家, 班固 之序九流,知其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也。至 荀卿 之非十二子,则咸无取焉。 庄休 之语道术,又皆出於圣人,其故何也?乌有同出於道而无一可取?其违戾莫甚於此。”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古微堂集》:“
《古微堂外集》又詆諆先儒,指斥近献,尤多违戾很愎之言,亦不足与辨。”
《國語辭典》:侵犯 拼音:qīn fàn
1.非法干涉别人,损害其权益。《淮南子。本经》:「人之性有侵犯则怒,怒则血充。」《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山东有一个耕夫,不记姓名,因耕自己田地,侵犯了邻人墓道,邻人与他争论。」
2.入侵别国的领土。《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薛仁贵征辽事略》:「朕驱兵五十馀万,非贪疆好土,侵犯外国,因汝兴师,令军民劳役。」
《國語辭典》:乖戾 拼音:guāi lì
1.不和谐,不一致。《后汉书。卷三六。范升传》:「各有所执,乖戾分争。」
2.行为不合人情。如:「性情乖戾」。
《漢語大詞典》:违忤(違忤)
亦作“ 违啎 ”。
(1).违背;不顺从。
《汉书·张敞传》:“ 宣帝 徵 敞 为太中大夫,与 于定国 并平尚书事。以正违忤大将军 霍光 。”
《后汉书·霍谞传》:“是时大将军 梁冀 贵戚秉权,自公卿以下莫敢违啎。” 唐
刘知几 《史通·直书》:“寧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
《红楼梦》第二十回:“因是圣人遗训,不敢违忤。” 许地山
《危巢坠简·在费总理底客厅里》:“老头子是个明理知礼的人,他虽然不大愿意,却也不敢违忤 魏先生 底意思。”
(2).指抵触;不一致。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续资治通鉴》:“ 毕氏 此书,兼集众力,自谓尽善,然体例书法,多有未当,前后违啎,亦间有之。”
《國語辭典》:抵排(觝排) 拼音:dǐ pái
拒绝、排斥。唐。
韩愈 〈〉:「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國語辭典》:乖迕 拼音:guāi wù
违背、牴触。汉。
晁错 :「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國語辭典》:舛午 拼音:chuǎn wǔ
互相倾轧、违背。《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朝臣舛午,胶戾乖剌,更相才愬,转相是非。」
《漢語大詞典》:乖互
(1).抵触;违背。
《后汉书·乐恢传》:“经曰:‘天地乖互,众物夭伤,君臣失序,万人受殃。’”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虽位显名美,门齐年敌,而趋舍异规,业尚乖互者,未尝结焉。”
《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四年》:“ 李平 至 硤石 ,督 李崇 崔亮 等水陆进攻,无敢乖互,战屡有功。” 胡三省 注:“乖,异也。互,差也。”
(2).差错。:“药物轻重,分两乖互,所可伤夭,为害尤深。”
《漢語大詞典》:违伐(違伐)
抵触;矛盾。
《三国志·魏志·嵇康传》“ 景元 中坐事诛”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若 巽 为相国掾时陷 安 ,焉得以破 毌丘俭 年杀 嵇 吕 ?此又 干宝 之疏谬,自相违伐也。”
《漢語大詞典》:错牾(錯牾)
抵触;不顺从。
《新唐书·段平仲传》:“ 平仲 错啎不得言,乃谬称名,帝怒,叱去之。”
《漢語大詞典》:诋冒(詆冒)
抵触;干犯。詆,通“ 抵 ”。 唐
柳宗元 :“世之学
《易》者,率不能穷究师説……离其原,振其末,故 羲 、 文 、 周 、 孔 之奥,詆冒混乱,人罕由而通焉。”
《宋史·司马旦传》:“知 宜兴县 ,其民嚣讼, 旦 每狱必穷根株,痛绳之,校繫县门,民稍以詆冒为耻。” 明
海瑞 《赠林东皋考绩序》:“虽以 龚 、 黄 、 召 、 杜 显显然拟之者,实反出 严 来 下。用是善恶詆冒,莫可凭倚。”
《漢語大詞典》:击戾(擊戾)
抵触;乖忤。
《荀子·修身》:“行而俯项,非击戾也。”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一》:“‘击戾’者,谓有所抵触也;‘行而俯项非击戾也’者,谓非惧其有所抵触而俯项以避之也。”
《淮南子·主术训》:“举动废置,曲得其宜,无所击戾。” 刘文典 集解引 洪颐煊 曰:“
《尚书·益稷》‘戞击鸣球’,
《文选·长杨赋》作‘拮隔’, 韦昭 曰:‘古文隔为击,击戾即隔背。’”
《國語辭典》:龃龉(齟齬) 拼音:jǔ yǔ
牙齿上下不整齐。比喻彼此不合。唐。
白居易 〈〉诗二首之一:「谁能坐自苦?龃龉于其中。」《宋史。卷三九五。方信孺传》:「既龃龉归,营居室岩窦,自放于诗酒。」
《漢語大詞典》:相妨
互相妨碍、抵触。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
《春秋》之道,固有常有变。变用於变,常用於常,各止其科,非相妨也。” 宋
苏轼 《答参寥书》:“此於至道殊不相妨,何为废之邪!” 清
李渔 《奈何天·锡麒》:“这个解法虽然极好,只是与赦罪的条款略有些相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