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报应刑(报应刑)  拼音:bào yìng xíng
为古典派刑法学的基本思想,以为刑罚的本质是对于犯罪的报应,所以将犯人施以更生矫治,即是刑罚的目的。
《国语辞典》:报应不爽(报应不爽)  拼音:bào yìng bù shuǎng
报应不会有错失。指罪有应得。如:「他作恶多端,落得如此下场,真是报应不爽。」
《国语辞典》:恶有恶报(恶有恶报)  拼音:è yǒu è bào
做坏事一定会得到不好的报应。如:「父母从小便教导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叫我们千万不可做坏事。」
《國語辭典》:积泊(積泊)  拼音:jī bó
造就。《醒世姻缘传》第六八回:「他爹做了场老教官,两个兄弟掭著面,戴著顶头巾,积泊的个姐姐这们等的。」
分類:方言报应
《漢語大詞典》:活眼现报(活眼現報)
现世的报应。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七:“ 丁丁儿 那张尖嘴平生带过太带多了,所以死的时候连话都不能够说一句。这是活眼现报。”
分類:现世报应
《漢語大詞典》:善有善报
做好事有好的报应。例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國語辭典》: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拼音:shàn yǒu shàn bào,è yǒu è bào
(谚语)做好事会有好结果,做坏事会有坏结果。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二折:「便好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若不降严霜,松柏不如蒿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