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67
词典
6
分类词汇
52
佛典
9
共52,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4
3
4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食报
福报
报更
阳报
冤债
业力
后报
生报
好报
恶报
罪孽
咎征
阴报
来业
罪报
《漢語大詞典》:
食报(食報)
受报答或受报应。
《
明史·徐达常遇春传赞
》
:“顾 中山 赏延后裔,世叨荣宠,而 开平 天不假年,子孙亦復衰替,贵匹勋齐,而食报或爽,其故何也?” 清
纪昀
《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
》
:“虽后来食报无可证明,天道昭昭,谅必无倖免之理也。” 王毓岱
《示和甫》
诗:“食报有达人,饱閲八千卷。”
分類:
报答
报应
《漢語大詞典》:
福报(福報)
福德报应。
《
史记·张仪列传
》
:“夫造祸而求福报,计浅而怨深,逆 秦 而顺 楚 ,虽欲毋亡,不可得也。” 隋
张公礼
《龙藏寺碑》
:“故知业行有优劣,福报有轻重。”
《
新唐书·王缙传
》
:“国家庆祚灵长,福报所冯,虽时多难,无足道者。”
分類:
福报
福德
报应
《漢語大詞典》:
报更(報更)
犹报偿,报应。
《
吕氏春秋·先识
》
:“ 周 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陈奇猷 校释:“此鼎之所以著饕餮有首无身者,盖象徵残害人者,其报偿立见。”
分類:
报更
报偿
报应
《國語辭典》:
阳报(陽報)
拼音:
yáng bào
显明的报应。《淮南子。人间》:「夫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阴行者,必有昭名。」
分類:
人世间
报应
《漢語大詞典》:
阴报(陰報)
(1).暗中报复。
《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
:“ 弘 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 弘 有却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杀 主父偃 ,徙 董仲舒 於 胶西 ,皆 弘 之力也。”
(2).迷信谓在阴间得到报应。
《初刻拍案惊奇》
卷三十:“那阴报事也儘多,却是在幽冥地府之中,虽是分毫不爽,无人看见。”
分類:
暗中
迷信
报复
阴间
报应
《漢語大詞典》:
冤债(冤債)
谓造孽必有报应,犹如欠债。
《花月痕》
第一回:“三生冤债,虽授首於藁街,一段痴情,早销魂於蓬颗!”
分類:
造孽
报应
犹如
欠债
《國語辭典》:
业力(業力)
拼音:
yè lì
1.语言、动作等各方面所表现的行为。《宋书。卷五七。蔡廓传。史臣曰》:「蔡廓虽业力弘正,而年位未高,一世名臣,风格皆出其下。」
2.佛教用语。指会产生苦乐果报的行为力量。南朝梁。
沈约
佛记序
:「分五道于人天,设重牢于厚地,各随业力,的焉不差。」宋。
陆游
西林傅庵主求定庵
诗二首之二:「业力驱人举世忙,西林袖手一炉香。」
分類:
业力
佛教语
言语
思想
善恶
恶报
报应
能力
《漢語大詞典》:
后报(後報)
佛教语。谓来世受报应。 晋
慧远
《三报论》
:“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 范文澜 蔡美彪 等
《中国通史》
第二编第四章第五节:“还有一种叫做后报。一个人做了善事或恶事,要经过二生、三生、百生、千生才受到报应。”
分類:
佛教语
来世
报应
《漢語大詞典》:
生报(生報)
佛教谓来生受报应。三种因果报应之一。 晋
慧远
《三报论》
:“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生报者,来生便受。”
《
法苑珠林
》
卷八五引
《
优婆塞戒经
》
:“佛言善男子众生造业,有其四种: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四者无报。” 范文澜 蔡美彪 等
《中国通史》
第二编第四章第五节:“善人恶人当身不受报,来生一定要受报,这种报应叫做生报。”
分類:
佛教
来生
生受
报应
种因
因果报应
《国语辞典》:
好报(好报)
拼音:
hǎo bào
好的报应。如:「王老伯一向不与人计较,今天能大难不死,真是好心有好报。」
分类:
报应
《國語辭典》:
恶报(惡報)
拼音:
è bào
佛教指由于过去的恶业所导致的苦果。《三国演义》第一回:「若萌异心,必获恶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积善有善报,积恶有恶报。」
分類:
恶报
佛教语
恶事
报应
《國語辭典》:
罪孽
拼音:
zuì niè
罪恶、过失。《红楼梦》第四回:「他自己叹道:『我今日罪孽可满了。』」《老残游记》第九回:「甚则说崇奉他的教,就一切罪孽消灭。」也称为「罪过儿」。
分類:
罪孽
佛教语
苦难
应当
报应
罪恶
《國語辭典》:
咎徵
拼音:
jiù zhēng
天灾的徵验。《书经。洪范》:「曰咎徵,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旸若。」唐。
李邕
〈
大唐赠歙州刺史叶公神道碑
〉:「入自卧内,问以咎徵。」
分類:
过失
报应
灾祸
应验
《漢語大詞典》:
阴报(陰報)
(1).暗中报复。
《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
:“ 弘 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 弘 有却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杀 主父偃 ,徙 董仲舒 於 胶西 ,皆 弘 之力也。”
(2).迷信谓在阴间得到报应。
《初刻拍案惊奇》
卷三十:“那阴报事也儘多,却是在幽冥地府之中,虽是分毫不爽,无人看见。”
分類:
暗中
迷信
报复
阴间
报应
《漢語大詞典》:
来业(來業)
佛教指来世的报应。
《弘明集·明佛论》
:“是以自古精麤之中,洁己怀远,祇行於今,以拟来业,而迈至德者,不可胜数,是佛法之效矣。”
分類:
佛教
来世
报应
《漢語大詞典》:
罪报(罪報)
罪恶的报应。
《无量寿经》
卷下:“又其名籍记在神明,殃咎牵引,当往趣向,罪报自然,无从捨离。”
《
法苑珠林
》
卷九十:“是诸畜生有微善根,是故杀者具受罪报。” 清
龚自珍
《正译第七·总正历代所译一切经》
:“亦有问答未竟,佛遽唱言持此经功德、谤此经罪报者。”
分類:
罪恶
报应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