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折一磨  拼音:yī zhé yī mó
痛苦、折磨。《金瓶梅》第八五回:「说不得,有他在好了!如今弄得俺娘儿们,一折一磨的!不瞒老薛说,如今俺家中人多舌头多。他大娘自从有了这孩儿,把心肠儿也改变了。」
分類:折磨
《国语辞典》:惯养娇生(惯养娇生)  拼音:guàn yǎng jiāo shēng
从小被宠爱纵容,没受过折磨历练。《红楼梦》第一回:「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也作「娇生惯养」。
《国语辞典》:苦不聊生  拼音:kǔ bù liáo shēng
形容受尽痛苦折磨,无法生存下去。《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行十馀年,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
《国语辞典》: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拼音:rén bù xiàng rén,guǐ bù xiàng guǐ
形容人长相丑陋或在穷困的环境中备受折磨的景况。明。陆采《怀香记》第一八出:「昨夜我官人好端端在此,被春英这小丫头哄他进去。二更回来,吓得心惊胆跳,和衣睡倒,今早看他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茶饭不吃,坐卧不安,怎生是好?」
《国语辞典》:好死不如恶活(好死不如恶活)  拼音:hǎo sǐ bù rú è huó
(谚语)只要活著,即使要忍受屈辱折磨,总比死了还好。《西游记》第六三回:「好死不如恶活。但留我命,凭你教做什么。」《醒世恒言。卷一七。张孝基陈留认舅》:「『今已无家可归,不如早些死了,省得在此出丑!』朱信道:『好死不如恶活!不可如此。』」也作「好死不如赖活」。
《国语辞典》:好汉只怕病来磨(好汉只怕病来磨)  拼音:hǎo hàn zhǐ pà bìng lái mó
(谚语)即使是勇敢坚强的人也怕疾病折磨。《通俗常言疏證。医病。好汉只怕病来磨》引《梦笔生花。杭州俗语》:「有『好汉只怕病来磨』之语。」
《国语辞典》:吃苦头(吃苦头)  拼音:chī kǔ tou
经历痛苦,遭受折磨。《文明小史》第一九回:「凡是买来的人,一定要叫他缠脚、吃苦头、接客人,样样不能自由。」
《国语辞典》:钝刀慢剐(钝刀慢剐)  拼音:dùn dāo màn guǎ
比喻缓缓折磨。如:「要把他钝刀慢剐,方消心头之恨。」
分类:缓缓折磨
《国语辞典》:嫩骨头(嫩骨头)  拼音:nèn gú tou
1.软骨。
2.发育未成熟的骨骼。
3.讥笑人没有魄力,经不起考验或折磨。如:「把挫折当考验,勇敢地承担责任,才不会被当做嫩骨头的人。」
《國語辭典》:顿捽(頓捽)  拼音:dùn zú
顶撞。《金瓶梅》第五八回:「贼作死的短寿命!我怎的外合里差?我来你家讨冷饭吃?教你恁顿捽我!」也作「顿碌」。
分類:折挫折磨
《漢語大詞典》:啮咬(嚙咬)
啃咬。比喻折磨。 宗璞 《红豆》:“她和 齐虹 那注定了的无可挽回的分别啮咬着她的心。”
分類:啃咬折磨
《漢語大詞典》:啮食(嚙食,齧食)
咬嚼。比喻折磨。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六章:“一个顽强的意念啮食着他的整个心灵。”
齧食:侵蚀。 宋 苏洵 《木假山记》:“而其激射啮食之餘,或髣髴於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
《漢語大詞典》:啮啃(嚙啃)
啃咬。比喻破坏或折磨。 艾青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拥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新华文摘》1982年第9期:“绝望象耗子似的在啮啃他们的心,有的人忍受不了,呻吟起来。”
《漢語大詞典》:啃啮(啃嚙)
啃咬。比喻折磨。 茅盾 《追求》六:“然而无名的憎恨依然支配她。烦躁依然啃啮她的心。”
分類:啃咬折磨
《國語辭典》:夹磨(夾磨)  拼音:jiá mo
北平方言:(1)折磨、虐待。(2)严格的培训、磨练。(3)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