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汉语词典》:移录 拼音:yí lù
抄录;誊录
《漢語大詞典》:手录
亲手抄录。 明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凡所宜有之书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録,假诸人而后见也。” 清 吴伟业 《毛子晋斋中读〈西台恸哭记〉》诗:“别庋加收藏,前贤矜手録。北堂学士钞, 南宋 遗民牘。”
《漢語大詞典》:录本
抄本;抄录的副本。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至今每亲试进士,改放及第,自十人以上,御试卷子并録本於 真宗 影殿前焚烧。”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吕申公不悦范希文》:“一日, 希文 答 元昊 书,録本奏呈。”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文表》:“此乃録本,多残缺,视刻本不啻十之二。”
《國語辭典》:试帖(試帖) 拼音:shì tiě
1.科举时代考试时所作的诗,多用古人诗句命题,冠以赋得二字,其诗或五言、七言,或八韵、六韵,在诗中自成一体,称为「试帖」。
2.唐时明经考试的方法。即帖经取士,将所习的经文,掩其两端,中开一行,裁纸为帖,称为「试帖」。《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乃诏自今明经试帖粗十得六以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2.唐时明经考试的方法。即帖经取士,将所习的经文,掩其两端,中开一行,裁纸为帖,称为「试帖」。《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乃诏自今明经试帖粗十得六以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