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异术(異術)
亦作“异术”。
(1).指不同的学说。《荀子·解蔽》:“私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
(2).不同的方法。《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守国之埶,同归异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抑引随时,变通适会。”
(3).奇妙的策略或办法。《三国志·吴志·薛综传》:“近守常法,无奇数异术者,则羣恶日滋,久远成害。” 宋 苏洵 《权书下·孙武》:“夫用兵岂有异术哉?能勿视其众而已矣。” 清 梅曾亮 《记日本国事》:“法立於国,而民耸然於万里之外,欲有拾取则狼顾,岂有异术焉?”
(4).指特别的技艺。《北史·江式传》:“又詔侍中 贾逵 修理旧文,殊艺异术,王教一端,苟有可以加於国者,靡不悉集。”
(5).犹言异端邪说。 汉 徐干 《中论·考伪》:“於是惑世盗名之徒,因夫民之离圣教日久也,生邪端,造异术,假先王之遗训以缘饰之。”《宋书·臧焘等传论》:“自 魏氏 膺命,主爱雕虫,家弃章句,人重异术。”
(6).指法术。《太平广记》卷七四引 唐 康骈 《剧谈录·唐武宗朝术士》:“ 武宗 皇帝好神仙异术,海内道流方士多至輦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老神仙》:“﹝ 老神仙 ﹞本 邓州 陈 氏子,少游 终南 ,遇一道士,授异术,能生死人。”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奴才刚才访得一个异人,很有异术,可以给大家解闷。”
(1).指不同的学说。《荀子·解蔽》:“私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
(2).不同的方法。《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守国之埶,同归异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抑引随时,变通适会。”
(3).奇妙的策略或办法。《三国志·吴志·薛综传》:“近守常法,无奇数异术者,则羣恶日滋,久远成害。” 宋 苏洵 《权书下·孙武》:“夫用兵岂有异术哉?能勿视其众而已矣。” 清 梅曾亮 《记日本国事》:“法立於国,而民耸然於万里之外,欲有拾取则狼顾,岂有异术焉?”
(4).指特别的技艺。《北史·江式传》:“又詔侍中 贾逵 修理旧文,殊艺异术,王教一端,苟有可以加於国者,靡不悉集。”
(5).犹言异端邪说。 汉 徐干 《中论·考伪》:“於是惑世盗名之徒,因夫民之离圣教日久也,生邪端,造异术,假先王之遗训以缘饰之。”《宋书·臧焘等传论》:“自 魏氏 膺命,主爱雕虫,家弃章句,人重异术。”
(6).指法术。《太平广记》卷七四引 唐 康骈 《剧谈录·唐武宗朝术士》:“ 武宗 皇帝好神仙异术,海内道流方士多至輦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老神仙》:“﹝ 老神仙 ﹞本 邓州 陈 氏子,少游 终南 ,遇一道士,授异术,能生死人。”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奴才刚才访得一个异人,很有异术,可以给大家解闷。”
《國語辭典》:批红判白(批紅判白) 拼音:pī hóng pàn bái
形容巧匠移花接木与造化争妙的工艺。如:「大厅陈列著几株奇花异卉,那是有经验的花匠批红判白精心培育而成的珍稀品种。」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李氏仁丰园》:「今洛阳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它木,与造化争妙。」
分類:技艺
《國語辭典》:入门(入門) 拼音:rù mén
1.进门。唐。杜甫 〈草堂〉诗:「入门四松在,步屧万竹疏。」《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入门,守卫皆搜检,以至郑后腹脐间亦不免摸过。」
2.学问初得门径。宋。陆游 〈跋兰亭序〉:「观兰亭当如禅宗勘辨,入门便了。」《清史稿。卷四八○。儒林列传一。高愈列传》:「足下有志圣贤,当以念台刘子《人谱》、《證人会》二书入门,且无哓哓于紫阳、姚江之辨也。」
3.妇女嫁到男家,成为男家的一员。元。无名氏《勘金环》第二折:「我入门来多少闲枝节,做丈夫的把我来迎门儿儸惹,做婶子的把我来劈面儿相截。」《红楼梦》第四回:「我家小爷原说第三日方是好日子,再接入门。」
4.初步、浅学,多用为书名。如:「国学入门」、「珠算入门」。
2.学问初得门径。宋。陆游 〈跋兰亭序〉:「观兰亭当如禅宗勘辨,入门便了。」《清史稿。卷四八○。儒林列传一。高愈列传》:「足下有志圣贤,当以念台刘子《人谱》、《證人会》二书入门,且无哓哓于紫阳、姚江之辨也。」
3.妇女嫁到男家,成为男家的一员。元。无名氏《勘金环》第二折:「我入门来多少闲枝节,做丈夫的把我来迎门儿儸惹,做婶子的把我来劈面儿相截。」《红楼梦》第四回:「我家小爷原说第三日方是好日子,再接入门。」
4.初步、浅学,多用为书名。如:「国学入门」、「珠算入门」。
《國語辭典》:百家 拼音:bǎi jiā
1.概称多数人家。如:「百家姓」。
2.各种流派。《荀子。解蔽》:「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文选。夏侯湛。东方朔书赞》:「阴阳图纬之学,百家众流之论。」
2.各种流派。《荀子。解蔽》:「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文选。夏侯湛。东方朔书赞》:「阴阳图纬之学,百家众流之论。」
《國語辭典》:百家姓 拼音:bǎi jiā xìng
书名。旧时童蒙课读之书,不著作者姓名。用姓氏编成韵文,每句四字,以便诵读,始赵而终司空。收单姓四百零八,复姓三十。见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