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玩意
(1).犹玩味,体味。 宋 陈善 《扪虱新话·王右丞画渡水罗汉》:“ 山谷 云:‘阿罗皆具神通,何至拖泥带水如此’……不知 山谷 何为作此语,岂犹未能玩意笔墨之外耶?”
(2).寄托情趣。 宋 沈虞卿 《〈小畜集〉序》:“ 咸平 初,﹝ 王禹偁 ﹞来於 齐安 ,在郡政化孚洽,容与暇景,作竹楼 无恒斋 、 睡足轩 以玩意。”
(3).亦作“ 玩艺 ”。即玩意儿。指曲艺、杂技等。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筵九》:“每至筵九,皇上幸 西厂子 小殿筵宴,看玩艺贯跤。”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想当初,在戏园,唱玩艺,挣洋钱;欢欢喜喜天天像过年。”
(4).亦作“ 玩艺 ”。即玩意儿。指技艺,技巧。 老舍 《断魂枪》:“神枪 沙子龙 是我的师傅,玩艺地道。”
(5).亦作“ 玩艺 ”。即玩意儿。指某种事物、举动等。多用作表示轻视之词。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但后来被捕的释放,未名社也启封了。忽封忽启,忽捕忽放,我至今还不明白是怎么的一个玩意。” 张天翼 《仇恨》:“要有那杆玩意,别人敢动一动!”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他的性格本身就和恐惧、怀疑、阿谀奉承……时常发生冲突、 童贞 最讨厌的正是这些玩艺。”
(6).亦作“ 玩艺 ”。即玩意儿。特指玩具。 鲁迅 《野草·风筝》:“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做的玩艺。”参见“ 玩意儿 ”。
(2).寄托情趣。 宋 沈虞卿 《〈小畜集〉序》:“ 咸平 初,﹝ 王禹偁 ﹞来於 齐安 ,在郡政化孚洽,容与暇景,作竹楼 无恒斋 、 睡足轩 以玩意。”
(3).亦作“ 玩艺 ”。即玩意儿。指曲艺、杂技等。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筵九》:“每至筵九,皇上幸 西厂子 小殿筵宴,看玩艺贯跤。”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想当初,在戏园,唱玩艺,挣洋钱;欢欢喜喜天天像过年。”
(4).亦作“ 玩艺 ”。即玩意儿。指技艺,技巧。 老舍 《断魂枪》:“神枪 沙子龙 是我的师傅,玩艺地道。”
(5).亦作“ 玩艺 ”。即玩意儿。指某种事物、举动等。多用作表示轻视之词。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但后来被捕的释放,未名社也启封了。忽封忽启,忽捕忽放,我至今还不明白是怎么的一个玩意。” 张天翼 《仇恨》:“要有那杆玩意,别人敢动一动!”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他的性格本身就和恐惧、怀疑、阿谀奉承……时常发生冲突、 童贞 最讨厌的正是这些玩艺。”
(6).亦作“ 玩艺 ”。即玩意儿。特指玩具。 鲁迅 《野草·风筝》:“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做的玩艺。”参见“ 玩意儿 ”。
《漢語大詞典》:声伎(聲伎)
(1).亦作“ 声妓 ”。旧时宫廷及贵族家中的歌姬舞女。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上》:“ 融 外戚家,虽好儒术,而服饰甚丽。坐絳纱帐,侍婢数十,声妓不乏於前。”《后汉书·皇后纪下·陈夫人》:“ 陈夫人 者,家本 魏郡 ,少以声伎入 孝王 宫,得幸,生 质帝 。”《新唐书·高宗三女传》:“天下珍滋譎怪充于家,供帐声伎,与天子等。” 宋 苏轼 《韩魏公醉白堂记》:“府有餘帛,廩有餘粟,而家有声妓之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兄还不知 阮鬍子 漏网餘生,不肯退藏,还在这里蓄养声伎,结纳朝绅。”
(2).亦作“ 声技 ”。指歌舞等技艺。《南史·张欣泰传》:“ 欣泰 负弩射雉,恣情闲放,声伎杂艺,颇多开解。” 宋 苏轼 《赐文武百寮太师文彦博已下上第四表请举乐不允批答》:“吾之本性,以清净寂寞为乐,虽在平日,无游观声技之念。”《金史·赵兴详传》:“近臣献琵琶, 世宗 却之,谓 兴详 曰:朕忧劳天下,未尝以声伎为心。”
(2).亦作“ 声技 ”。指歌舞等技艺。《南史·张欣泰传》:“ 欣泰 负弩射雉,恣情闲放,声伎杂艺,颇多开解。” 宋 苏轼 《赐文武百寮太师文彦博已下上第四表请举乐不允批答》:“吾之本性,以清净寂寞为乐,虽在平日,无游观声技之念。”《金史·赵兴详传》:“近臣献琵琶, 世宗 却之,谓 兴详 曰:朕忧劳天下,未尝以声伎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