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承旨  拼音:chéng zhǐ
承接圣旨。《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许敬宗、李义府为相,奏请多畏人之知也,命起居郎、舍人对仗承旨,仗下,与百官皆出,不复闻机务矣。」明。陈与郊《昭君出塞》第一折:「守宫的,快请你王娘娘承旨!」
《國語辭典》:望风承旨(望風承旨)  拼音:wàng fēng chéng zhǐ
察言观色以迎合对方的意旨。《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由是朝臣震慑,望风承旨。」《晋书。卷三三。石苞传》:「骏戚属尊重,权要赫奕。内外有司,望风承旨。」也作「望风希指」。
《國語辭典》:望风希指(望風希指)  拼音:wàng fēng xī zhǐ
察言观色,企图迎合对方的意旨。形容谄媚阿谀的行为。《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嘿尔,望风希指,甚于受属。」也作「望风承旨」。
《國語辭典》:先意承旨  拼音:xiān yì chéng zhǐ
善于揣度心意,奉承他人。参见「先意承志」条。《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夫先意承旨以求容美,率皆天下浅薄无行义者,其意务在于适人主之心而已,非欲治天下安百姓也。」
《國語辭典》:先意承志  拼音:xiān yì chéng zhì
不等父母表明意愿,就能事先顺应他的心意去做。语出《礼记。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后泛指能揣测他人心意而加以迎合。也作「先意承旨」。
《国语辞典》:迎意承旨  拼音:yíng yì chéng zhǐ
能迎合奉承他人的心意。《新五代史。卷一四。唐太祖家人传。神闵敬皇后刘氏传》:「刘氏多智,善迎意承旨,其他嫔御莫得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