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索垢寻疵(索垢寻疵)  拼音:suǒ gòu xún cī
无事生非,故意找碴。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每日家哄的去花街酒肆,品竹调丝,被咱家说破他行止,因此上索垢寻疵,他道俺哥哥公门踪迹何曾至,平空的揣与这个罪名儿。」
《国语辞典》:穿鞋的不斗赤脚的(穿鞋的不斗赤脚的)  拼音:chuān xié de bù dòu chì jiǎo de
(谚语)比喻富室不必理会穷汉寻衅找碴。如:「我看这件事就算了吧!穿鞋的不斗赤脚的,他要是情急拚命,麻烦可就大了。」
《国语辞典》:抓碴儿(抓碴儿)  拼音:zhuā chá ér
1.找藉口。如:「实话实说,别尽抓碴儿。」
2.找碴、找麻烦。如:「他俩素来不合,总是互相抓碴儿。」也作「抓茌儿」。
《国语辞典》:上门怪人(上门怪人)  拼音:shàng mén guài rén
比喻上门找碴。《西游记》第七二回:「长老虽不拣人布施,却只有些上门怪人,莫嫌粗淡,吃些儿罢。」《儒林外史》第二回:「今日先生为甚么不用肴馔?却不是上门怪人?」
分类:上门找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