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诛心之论(誅心之論)  拼音:zhū xīn zhī lùn
晋赵盾不讨伐弑君的乱臣贼子,而史官记载为赵盾弑君,后世称此为「诛心之论」。见《左传。宣公二年》。后指不问罪迹如何,仅就动机用心而加以谴责的言论。亦指深刻的言论或批评。《镜花缘》第九○回:「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
《國語辭典》:诛意(誅意)  拼音:zhū yì
不论事实,只就其动机、用心而加以责备。参见「诛心之论」条。《后汉书。卷四八。霍谞传》:「谞闻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
《國語辭典》:找碴儿(找碴兒)  拼音:zhǎo chá ér
找麻烦、制造事端。《续孽海花》第五五回:「这是因他的意气飞扬,受了政府中的忌视,所以找个碴儿就轰出去了。」也作「找麻烦」、「找事」。
《國語辭典》:团剥(團剝)  拼音:tuán bō
批评、指责。《董西厢》卷一:「每日价疏散不曾著家。放二四不拘束,尽人团剥。」也作「包弹」。
分類:批评指摘
《國語辭典》:无可非议(無可非議)  拼音:wú kě fēi yì
没有什么可让人指责批评的。如:「他的所作所为,公正无私,让人无可非议。」
《漢語大詞典》:挑针打眼
苛评,往往是带有一定程度的敌意的批评或评论;吹毛求疵。例如:一个评论家惯用的那一套挑针打眼的话。
《漢語大詞典》:挑错
发现或宣布某种缺陷或该受指责的行为或品质;令人不快地批评。例如:常常以解释、平衡、声调质量为题挑错。
《国语辞典》:落人口实(落人口实)  拼音:luò rén kǒu shí
成为别人取笑批评的话柄。如:「立身处世要小心,以免落人口实。」
《国语辞典》:眉儿眼儿(眉儿眼儿)  拼音:méi ér yǎn ér
挑剔、批评。《金瓶梅》第四四回:「第二日教人眉儿眼儿的,只说俺们什么把拦著汉子。」
分类:挑剔批评
《国语辞典》:说黑道白(说黑道白)  拼音:shuō hēi dào bái
信口乱说,妄加批评。《金瓶梅》第六○回:「你这丫头也跟著他恁张眉瞪眼儿,说黑道白的,将就些儿罢了!」也作「说长道短」。
《国语辞典》:见了和尚骂贼秃(见了和尚骂贼秃)  拼音:jiàn le hé shàng mà zéi tū
(谚语)和尚也是秃头,所以虽明著批评秃头,实际上是暗地里批评和尚。如:「你少在那儿见了和尚骂贼秃,谁不晓得你的用意!」
《国语辞典》:毁誉从来不可听(毁誉从来不可听)  拼音:huǐ yù cóng lái bù kě tīng
对他人的批评或赞扬,都不用太过在意,一切但凭问心无愧。《警世通言。卷四。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国语辞典》:言真道假  拼音:yán zhēn dào jiǎ
泛指批评议论。《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件件的翻覆认看,言真道假、弹觔估两的在日光中烜耀。」
《国语辞典》:招人物议(招人物议)  拼音:zhāo rén wù yì
引人批评或说閒话。如:「他针对公司沉疴所进行的革新措施,虽有壮士断腕的魄力,却难免招人物议。」
《国语辞典》:指指点点(指指点点)  拼音:zhǐ zhǐ diǎn diǎn
在人背后批评、说閒话。《文明小史》第五二回:「有些外国人多在那里指指点点的说笑他,饶鸿生也顾不得这许多。」也作「指指戳戳」。
《国语辞典》:印象批评(印象批评)  拼音:yìn xiàng pī píng
批评者不根据客观标准,只凭个人主观印象而从事的文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