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扶胥
见“ 扶苏 ”。
《漢語大詞典》:扶苏(扶蘇)
亦作“ 扶胥 ”。
(1).树名。《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毛 传:“扶苏,扶胥,小木也。” 马瑞辰 通释:“《释木》:‘辅,小木。’小木即木之名。 钱大昕 曰:‘扶、辅声义皆相近,长言为扶苏,急言为辅。’其説是也……胥、疏、苏叠韵,古通用。”
(2).古代兵车上的藩盾。《周礼·夏官·司戈盾》“及舍,设藩盾,行则敛之” 汉 郑玄 注:“藩盾,盾可以藩卫者,如今之扶苏与?” 孙诒让 正义:“云今之扶苏者…… 惠士奇 云:‘苏与胥古文通,故扶苏一作扶胥,盖 秦 汉 间语, 周 之藩盾也。建之乘车,以蔽左右;军旅会同,前后拒守,在车两藩,故曰藩盾。’”《六韬·军用》:“凡用兵之大数,将甲士万人,法用武卫大扶胥三十六乘……武翼大櫓矛戟扶胥七十二具。”
(3).扶助。《黄庭内景经·若得》:“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 南朝 梁 陶弘景 《华阳颂》:“重离儻或似,七元乃扶胥。”
(1).树名。《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毛 传:“扶苏,扶胥,小木也。” 马瑞辰 通释:“《释木》:‘辅,小木。’小木即木之名。 钱大昕 曰:‘扶、辅声义皆相近,长言为扶苏,急言为辅。’其説是也……胥、疏、苏叠韵,古通用。”
(2).古代兵车上的藩盾。《周礼·夏官·司戈盾》“及舍,设藩盾,行则敛之” 汉 郑玄 注:“藩盾,盾可以藩卫者,如今之扶苏与?” 孙诒让 正义:“云今之扶苏者…… 惠士奇 云:‘苏与胥古文通,故扶苏一作扶胥,盖 秦 汉 间语, 周 之藩盾也。建之乘车,以蔽左右;军旅会同,前后拒守,在车两藩,故曰藩盾。’”《六韬·军用》:“凡用兵之大数,将甲士万人,法用武卫大扶胥三十六乘……武翼大櫓矛戟扶胥七十二具。”
(3).扶助。《黄庭内景经·若得》:“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 南朝 梁 陶弘景 《华阳颂》:“重离儻或似,七元乃扶胥。”
《漢語大詞典》:扶轮(扶輪)
(1).扶翼车轮。 南朝 宋 颜延之 《迎送神歌》:“月御案节,星驱扶轮。”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序》:“皇朝济济多士,声名文物之盛,两 汉 纔足以扶轮捧轂而已。” 清 王韬 《创建医院序》:“文字之社,扶轮风雅,宣讲格言,化导愚蒙。”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 德国 人之受祸是祸在军阀者流的狂妄,妄想为资本主义扶轮,欲以武力统一世界。”
(2).相传 春秋 时 晋大夫 赵宣子 猎于 首山 ,见 灵辄 饿不能起,食之。后 灵辄 为 晋灵公 卫士。一日 灵公 邀 宣子 饮,欲害之。 宣子 知之,中饮而出。 灵公 遣卫士追杀之。 灵辄 疾追先至,告 宣子 登车速走,并倒戈以御公徒, 宣子 因以得免。事见《左传·宣公二年》、《吕氏春秋·报更》。后以“扶轮”为怀恩报效之典。《北齐书·文襄帝纪》:“待为国士者乃立漆身之节,馈以一餐者便致扶轮之効,况其重於此乎?” 唐 李瀚 《蒙求》诗:“ 灵輒 扶轮, 魏 颗 结草。” 明张景《飞丸记·誓盟牛女》:“扶轮出险怀 灵輒 ,代命甘心切 赵坚 。”
(2).相传 春秋 时 晋大夫 赵宣子 猎于 首山 ,见 灵辄 饿不能起,食之。后 灵辄 为 晋灵公 卫士。一日 灵公 邀 宣子 饮,欲害之。 宣子 知之,中饮而出。 灵公 遣卫士追杀之。 灵辄 疾追先至,告 宣子 登车速走,并倒戈以御公徒, 宣子 因以得免。事见《左传·宣公二年》、《吕氏春秋·报更》。后以“扶轮”为怀恩报效之典。《北齐书·文襄帝纪》:“待为国士者乃立漆身之节,馈以一餐者便致扶轮之効,况其重於此乎?” 唐 李瀚 《蒙求》诗:“ 灵輒 扶轮, 魏 颗 结草。” 明张景《飞丸记·誓盟牛女》:“扶轮出险怀 灵輒 ,代命甘心切 赵坚 。”
《漢語大詞典》:抟扶(摶扶)
犹抟风。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有诗凡四十韵》:“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摶扶。”参见“ 摶风 ”。
《漢語大詞典》:扶苏(扶蘇)
亦作“ 扶胥 ”。
(1).树名。《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毛 传:“扶苏,扶胥,小木也。” 马瑞辰 通释:“《释木》:‘辅,小木。’小木即木之名。 钱大昕 曰:‘扶、辅声义皆相近,长言为扶苏,急言为辅。’其説是也……胥、疏、苏叠韵,古通用。”
(2).古代兵车上的藩盾。《周礼·夏官·司戈盾》“及舍,设藩盾,行则敛之” 汉 郑玄 注:“藩盾,盾可以藩卫者,如今之扶苏与?” 孙诒让 正义:“云今之扶苏者…… 惠士奇 云:‘苏与胥古文通,故扶苏一作扶胥,盖 秦 汉 间语, 周 之藩盾也。建之乘车,以蔽左右;军旅会同,前后拒守,在车两藩,故曰藩盾。’”《六韬·军用》:“凡用兵之大数,将甲士万人,法用武卫大扶胥三十六乘……武翼大櫓矛戟扶胥七十二具。”
(3).扶助。《黄庭内景经·若得》:“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 南朝 梁 陶弘景 《华阳颂》:“重离儻或似,七元乃扶胥。”
(1).树名。《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毛 传:“扶苏,扶胥,小木也。” 马瑞辰 通释:“《释木》:‘辅,小木。’小木即木之名。 钱大昕 曰:‘扶、辅声义皆相近,长言为扶苏,急言为辅。’其説是也……胥、疏、苏叠韵,古通用。”
(2).古代兵车上的藩盾。《周礼·夏官·司戈盾》“及舍,设藩盾,行则敛之” 汉 郑玄 注:“藩盾,盾可以藩卫者,如今之扶苏与?” 孙诒让 正义:“云今之扶苏者…… 惠士奇 云:‘苏与胥古文通,故扶苏一作扶胥,盖 秦 汉 间语, 周 之藩盾也。建之乘车,以蔽左右;军旅会同,前后拒守,在车两藩,故曰藩盾。’”《六韬·军用》:“凡用兵之大数,将甲士万人,法用武卫大扶胥三十六乘……武翼大櫓矛戟扶胥七十二具。”
(3).扶助。《黄庭内景经·若得》:“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 南朝 梁 陶弘景 《华阳颂》:“重离儻或似,七元乃扶胥。”
《骈字类编》:杖扶
唐 杜甫 徐步 把酒从衣湿,吟诗信杖扶。
《韵府拾遗 药韵》:扶弱
汉书刑法志夫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昜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