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扫 → 埽扫”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22,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挂纸
送寒衣
鬼节
十月朝
小上坟
游湖借伞
扫墓节
《国语辞典》:挂纸(挂纸)  拼音:guà zhǐ
扫墓时,挂在坟墓四周的树枝或浅埋在坟墓表土的一种长方形纸。
《漢語大詞典》:送寒衣
旧俗于农历十月初一日,祭祖扫墓,焚烧纸衣,叫“送寒衣”。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十月一》:“十月初一日,乃都人祭扫之候,俗谓之送寒衣……今则以包袱代之,有寒衣之名,无寒衣之实矣。”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山东·惠民县之岁时》:“十月一日,祭先墓,剪彩纸为衣裳焚化,谓之送寒衣。”
《國語辭典》:鬼节(鬼節)  拼音:guǐ jié
旧称清明、中元、寒衣为中国的三大鬼节,并会在此三日祭祀祖先。
《漢語大詞典》:十月朝
农历十月一日。旧俗为扫墓日。亦称十月一。 清 翟灏 通俗编·仪节:“﹝ 墓祭 ﹞今民间以新岁、寒食、十月朝三次。据 程子 《遗书》,拜坟则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寒食则又从常祭礼。”《中国歌谣资料·颠倒歌》:“清明当十月朝,家家去祭扫。”
《国语辞典》:小上坟(小上坟)  拼音:xiǎo shàng fén
1.冬季扫墓,为与清明节扫墓区别,故称为「小上坟」。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到那冬年时节,月一十五,孩儿又小上坟呵。」
2.戏曲剧目。叙述刘禄景赴京应试,久而不归,妻子萧素贞以为丈夫已死,便上坟哭祭,后刘及第而返,夫妻团圆的故事。平剧、徽剧及河北梆子均有此剧目。
《国语辞典》:游湖借伞(游湖借伞)  拼音:yóu hú jiè sǎn
戏曲剧目。《白蛇传》中的一折。叙钱塘人许仙清明扫墓,经西湖遇雨,与白蛇、青蛇化身的少女相遇。许仙与白同船,互生爱慕之意。后许仙借伞与白,订期往返的故事。
《国语辞典》:扫墓节(扫墓节)  拼音:sǎo mù jié
清明节的别称。原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西元一九三五年国民政府定都后,为慎终追远和崇敬祖先,乃定清明节为民族扫墓节。参见「清明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