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守死  拼音:shǒu sǐ
1.誓死保卫、防守。《北史。卷四三。李崇传》:「祖悦守死穷城,平乃部分攻之,斩祖悦,送首于洛。」《文选。任昉。奏弹曹景宗》:「全城守死,自冬徂秋。」
2.执意、坚持。《水浒传》第七二回:「李逵守死要去,那里执拗得他住。」
《漢語大詞典》:坚意(堅意)
决意;执意。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一折:“我几番着人寻那 裴度 来,与他些钱钞,教他寻些买卖做,此人坚意的不肯来。”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妻子知道,一发坚意要去了。” 清 昭梿 啸亭杂录·甘庄恪:“ 乾隆 初, 纯皇 坚意復三年丧,诸臣莫详其制。”
分類:决意执意
《漢語大詞典》:一意
(1).一个意思;同一意义。荀子·正名:“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朱子语类卷一一七:“圣贤立言垂教,无非著实。如‘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如‘尊德性而道问学’……等类,皆一意也。”
(2).同心;齐心。韩非子·存韩:“昔 秦 、 韩 戮力一意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汉书·翟方进传》:“君有 孔子 之虑, 孟賁 之勇,朕嘉与君同心一意,庶几有成。” 南朝 梁 沈约 《秋白纻词》:“双心一意俱徊翔,吐情寄君君莫忘。”
(3).专心致志。 汉 班固 《白虎通·三军》:“大夫将兵,出必不御者,欲盛其威,使士卒一意繫心也。” 宋 曾巩 《江都县主簿王君夫人曾氏墓志》:“其夫嘆曰:‘我能一意自肆于官学,不以私累其志, 曾氏 助我也。’”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家里再留下两个中用些家人支应门户,我不过查查问问,便一意的用起功来。” 沙汀 《记贺龙》六:“ 贺龙 同志并不参加 周士第 周志和工兵负责同志的详细问答,只一意上上下下地视察着。”
(4).犹执意,决心。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秦桧主和:“若一意主和,则和战常在彼。” 许地山 《命命鸟》:“你瞧我的父亲多么固执,他一意要我去当和尚。”
(5).个人意志。 郭沫若 《骑士》:“我恨我不是有枪阶级,假如我手里有兵,由得我的一意,我要把那些家伙杀得一干二净!”参见“ 一意孤行 ”。
《國語辭典》:一意孤行  拼音:yī yì gū xíng
谢绝一切请托,按照己意独立处理公事。语本《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赵禹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毋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有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后多用作贬义词,指某人不接受劝告,固执己见,独断独行。清。袁枚《隋园诗话》卷三:「盖一意孤行之士,细行不矜,孔子所谓『观过知仁』,正此类也。」
《國語辭典》:恶人(惡人)  拼音:è rén
1.坏人。《孟子。公孙丑上》:「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
2.丑陋的人。《庄子。德充符》:「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
《國語辭典》:坚持(堅持)  拼音:jiān chí
执意坚决。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二折:「若坚持固辞,是故违君命,罪有所归也。」也作「坚执」。
《漢語大詞典》:强留
执意挽留
歇后语
《漢語大詞典》:深辞(深辭)
(1).诚挚的言辞。汉书·邹阳传:“ 孝王 恐诛,乃思 阳 言,深辞谢之。” 王先谦 补注:“深辞,犹深谈也。”
(2).执意辞谢。《三国志·吴志·步骘传》:“而 横江 既亡,卫尉应其选,自以才非将帅,深辞固让,终於不就。”
《漢語大詞典》:谦执(謙執)
执意谦让。 宋 宋祁 《赐田况让职不允诏》:“嘉此成效,已令进秩,何循谦执,乃乞让还。”
分類:执意谦让
《漢語大詞典》:固谢(固謝)
执意推辞;谢绝。史记·晋世家:“ 重耳 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史记·刺客列传:“ 聂政 惊怪其厚,固谢 严仲子 。”
《国语辞典》:固逊(固逊)  拼音:gù xùn
执意客气。《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这些须酬你一宵之情,休得固逊。」
分类:执意客气
《漢語大詞典》:秉意
(1).执意,坚持自己的意向。后汉书·郑太传:“明公以亲德之重,据阿衡之权,秉意独断。” 明 李贽 《杨修》:“盖 临淄 本以才捷爱幸,秉意投 修 ,故 修 亦以 植 为知己。”
(2).引申为不屈从,陵驾。文选·枚乘〈七发〉:“秉意乎 南山 ,通望乎 东海 。” 李善 注引尔雅:“秉,执也。” 刘良 注:“言涛之秉意将陵於 南山 而与 东海 相望也。”
《国语辞典》:硬要  拼音:yìng yào
执意坚持想要做某事。《文明小史》第一一回:「傅知府道:『谅他几个生童,有多大的本领,敢毁本府的祠宇?』说著,硬要亲自出去,呵叱他们。」
《国语辞典》:死不认错(死不认错)  拼音:sǐ bù rèn cuò
执意不肯承认错误。如:「人不怕犯错,怕的就是死不认错。」
《国语辞典》:坚持到底(坚持到底)  拼音:jiān chí dào dǐ
执意坚决直到最后。如:「为了理想,我们应该坚持到底。」
《國語辭典》:拨草寻蛇(撥草尋蛇)  拼音:bō cǎo xún shé
比喻故意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五出:「亏杀你拨草寻蛇,亏杀你守株待兔。」《二刻拍案惊奇》卷一○:「思量拨草去寻蛇,这回却没蛇儿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