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扑头(撲頭)
(1).即幞头。古代的一种头巾。《宣和遗事》前集:“却去 宣德门 直上有三四个贵官,金捻线扑头,舒角紫罗窄袖袍,簇花罗。” 明 无名氏 《云间杂志》卷下:“ 诸午泉 得一峰石,高二丈,儼若人形,扑头大袖,名为待漏石。”参见“ 幞头 ”。
(2).迎头。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可早漫地漫天,更扑头扑面,雪拥就浪千堆,雪裁成花六出,雪压得柳三眠。” 茅盾 《子夜》一:“同时就有一股异常浓郁使人窒息的甜香,扑头压住了 吴老太爷 。”
《漢語大詞典》:幞头(幞頭,襆頭)
古代一种头巾。古人以皂绢三尺裹发,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项,故称“四脚”或“折上巾”。至 北周 武帝 时裁出脚后幞发,始名“幞头”。初用软帛垂脚, 隋 始以桐木为骨子, 唐 方以罗代缯。帝服则脚上曲,人臣下垂。 五代 渐变平直。 宋 制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等式样。惟直脚为贵贱通服,皇帝或服上曲。参阅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巾幞、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宋史·舆服志五、 明 王圻 三才图会·衣服二、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幞。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即唤 桂心 ,并呼 芍药 ,与少府脱鞾履、叠袍衣,阁幞头,掛腰带。”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偏带儿是犀角,幞头儿是乌纱。”儒林外史第四二回:“ 应天府 尹大人 戴着幞头,穿着蟒袍,行过了礼。”
襆頭:即幞头。古代包头软巾,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也称四脚、折上巾。隋书·礼仪志七:“故事,用全幅皁而向后襆髮,俗人谓之襆头。”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天福八年:“﹝ 楚王 希范 ﹞作九龙殿,刻沉香为八龙,饰以金宝,长十餘丈,抱柱相向; 希范 居其中,自为一龙,其襆头脚长丈餘,以象龙角。”参见“ 幞头 ”。
《漢語大詞典》:扑笔(撲筆)
掷笔。 唐 韩愈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闭门 长安 三日雪,推书扑笔歌慨慷。”
《国语辞典》:扑散(扑散)  拼音:pū sàn
消散。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二折:「听的乡谈语音滑熟,打叠了心头恨,扑散了眼下愁。」也作「扑撒」。
分类:消散
《國語辭典》:粉扑(粉撲)  拼音:fěn pū
扑粉所用的棉质物。也作「粉拍」、「粉铺」。
分類:敷粉蘸粉
《国语辞典》:扑水(扑水)  拼音:pū shuǐ
屋旁的飞檐。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蔡京赐第宏敞过甚,老疾畏寒,幕帟不能禦,遂至无设床处,惟扑水少低,间架亦狭,乃即扑水下作卧室。」
分类:飞檐
《漢語大詞典》:剿扑(剿撲,勦撲)
犹剿除。南齐书·柳世隆传:“昨夜得北使启, 钟离 閒贼已渡 淮 ,既审送死,便当制加剿扑。” 南朝 梁 江淹 《北伐诏》:“无劳远兵,剿扑为易。”
勦撲:犹勦除。《陈书·周迪传》:“乘胜长驱,勦扑凶丑,如燎毛髮。”
分類:剿除
《漢語大詞典》:剿扑(勦撲)
犹勦除。《陈书·周迪传》:“乘胜长驱,勦扑凶丑,如燎毛髮。”
分類:剿除
《國語辭典》:扑通(撲通)  拼音:pū tōng
拟声词。形容物体落地或掉落水中的声音。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今日扑通的瓶坠井,支楞的琴断弦。」《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踹了一个空,扑通的攧了下去。」也作「扑咚」、「扑同」、「扑桶」。
《漢語大詞典》:香扑扑(香撲撲)
犹香喷喷。 克非 《春潮急》二十:“列位,这迷心汤元,可是一宗怪物:瞧起来白生生,摸到手软绵绵,闻在鼻香扑扑,吃到嘴甜蜜蜜,骨子里却甚是厉害。”《人民文学》1974年第9期:“酥油香茶热呼呼,阿香美酒香扑扑。”
《漢語大詞典》:掩扑(掩撲)
(1).袭取。 元 王晔《殿前欢·答》套曲:“满怀寃,被 冯魁 掩扑了 丽春园 。”
(2).亦称“ 掩跳 ”。博戏的一种。 南朝 宋 何承天 《纂文》:“掩扑,跳钱戏也,俗谓之射数或射意也。或曰博戏,掩取人财物也。”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二引《纂文》作“掩扑、掩跳,钱戏也。”
分類:袭取博戏
《漢語大詞典》:笞扑(笞撲)
亦作“ 笞扑 ”。 拷打。 宋 叶适 《夫人林氏墓志铭》:“昔予在 金陵 ,雅闻君能治 寧国 ,号令清省,絶少笞扑,民爱信之,异口同辞。”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白琼仙》:“此女一入门来,即欲觅死,以笞扑恐吓之,亦不惧。”
分類:拷打
《漢語大詞典》:扑扇(撲扇)
指眼睛眨动。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八章:“ 改霞 白嫩的脸盘,那双扑扇扑扇会说话的大眼睛,总使 生宝 恋恋难忘。”
分類:眼睛眨动
《分类字锦》:扑霜(扑霜)
钱珝 轻云未扑霜,树杪橘初黄。
分类:
《國語辭典》:扑腾(撲騰)  拼音:pū teng
冲动的样子。元。乔孟符《金钱记》第一折:「王孙乘骏马,扑腾腾金鞭袅落花。」也作「勃腾腾」。
《漢語大詞典》:扑断(撲斷)
处理;决定。旧五代史·食货志:“其麴官中自造,委逐州减旧价一半,於在城扑断货卖。” 宋 刘克庄 《岁晚书事》诗之五:“人间止有 漳泉 叟,扑断 衡山 了一生。”
分類:处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