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词典
才质
分类词汇
才地
材行
资识
高才生
《漢語大詞典》:才质(才質)
资质。晋书·贾充传:“俄而侍宴,论太子婚姻事, 勖 因言 充 女才质令淑,宜配储宫。”朱子语类卷七十:“ 龟山 才质困弱,好説一般不振底话。” 明 王廷相 《答孟望之论慎言》:“大抵人生才质,中下者多,故学道造诣,上达者少。” 郭沫若 《断肠集·屈原研究》:“他有锐敏的感受性,接受了时代潮流的影响,更加上他的超绝的才质和真挚的努力,他的文学革命真真是得到了压倒的胜利。”
分類:才质资质
《漢語大詞典》:才地
(1).才能和门第。地,通“ 第 ”。晋书·王恭传:“﹝ 恭 ﹞自负才地高华,恆有宰辅之望。”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王忱 死,西镇未定,朝贵人人有望…… 王 ( 王珣 )自计才地,并应在己。”北齐书·阳休之传:“ 休之 多识故事,諳悉氏族,凡所选用,莫不才地俱允。”
(2).才质。地,质地。 唐 元稹 《离思》之三:“第一莫嫌才地弱,些些紕縵最宜人。” 清 朱彝尊 《题汪检讨楫乘风破浪图》诗:“ 汪君 才地何峥嶸,直与 东 马 严 徐 并。”
《漢語大詞典》:材行
才质行为。《韩诗外传》卷五:“材行反时者,死之无赦,谓之天诛。是王者之政也。” 宋 曾巩 《送丁琰序》:“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
分類:才质
《漢語大詞典》:资识(資識)
才质和识见。魏书·释老志:“帝乃慨然而叹曰:‘虽人鸟事别,至於资识性情,竟何异哉!’”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李文靖先机》:“时 沆 已薨背, 旦 繢像事之,每胸中鬱鬱,则摩腹环行曰:‘ 文靖 ! 文靖 !’盖服其资识也。”
分類:才质识见
《國語辭典》:高才生  拼音:gāo cái shēng
才能优异超群的学生。《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令群儒选高才生,受左氏、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也作「高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