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舞蹈  拼音:wǔ dào
1.古代朝拜的仪节。《宋史。卷三三六。司马光传》:「元祐元年复得疾,诏朝会再拜,勿舞蹈。」《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庄徵君戴了朝巾,穿了公服,跟在班末,嵩呼舞蹈,朝拜了天子。」
2.一种艺术形式。为人体配合音乐或节奏所作的各种动作。以有韵律的动作表达人内心的思想情感,并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
《漢語大詞典》:抃蹈
手舞足蹈。形容欢欣感激之状。 唐 柳宗元 《终南山祠堂碑》:“喜气充溢,抃蹈布野。”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 谢公 至 蜀 ,明宣宽詔,尚书公抃蹈泣拜,举率众禀。” 明 宋濂 《恭题御赐文集后》:“恩意两尽,尤非前代帝王之所可企及也。臣抃蹈之餘,故备书应对之语……於篇末。” 康有为 《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臣愚但有喜舞抃蹈,咏歌圣德。”
《國語辭典》:槃旋  拼音:pán xuán
萦绕回旋的样子。如:「老鹰在空中槃旋猎取食物。」
《國語辭典》:盘旋(盤旋)  拼音:pán xuán
1.周旋进退。《淮南子。泛论》:「夫弦歌鼓舞以为乐,盘旋揖让以脩礼。」《西游记》第一五回:「来来往往,战罢多时,盘旋良久,那条龙力软筋麻,不能抵敌。」
2.旋转、环绕。《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八月,宣和殿有玉芝生于桧树上,又有鹤三万馀只,盘旋云霄之间。」《三国演义》第一一六回:「后主焚香祝毕,师婆忽然披发跣足,就殿上跳跃数十遍,盘旋于案上。」
3.徘徊逗留。如:「出国留学前,他回故乡盘旋了好几天,舍不得离开。」唐。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國語辭典》:欢腾(歡騰)  拼音:huān téng
高兴得手舞足蹈。如:「欣逢双十国庆,普天同庆,全民欢腾。」也作「腾欢」。
《漢語大詞典》:抃跃(抃躍)
犹言手舞足蹈。表示欢欣鼓舞。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让太尉表》:“虽蹈疵戾,犹深抃跃。” 唐 崔沔 《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酒酣同抃跃,歌舞咏时康。” 宋 王禹偁 《贺皇帝嗣位表》:“荐逢圣日,权守外藩,不获蹈舞玉堦,无任抃跃屏营之至。” 明 杨慎 《李前渠诗引》:“婴儿赤子,则怀嬉戏抃跃之心。” 闻一多 《给游泽承先生》之五:“ 湘 鄂 咫尺之遥,良晤弥易,思之不禁抃跃。”
《國語辭典》:腾欢(騰歡)  拼音:téng huān
欢喜雀跃的样子。如:「抗战胜利后朝野一心,举国腾欢。」也作「欢腾」。
《漢語大詞典》:忭舞
高兴得手舞足蹈。太平广记卷二○四引 晋 张华 博物志:“ 娥 ( 韩娥 )復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欢忭无,弗能自禁。” 唐 郭湜 《高力士传》:“倾城道俗,一时忭舞。” 郭沫若 《羽书集·纪念台儿庄》:“然而我们的庆祝的表现,仅仅是欢呼忭舞热闹了一阵是还不够的。”
《漢語大詞典》:蹈抃
手舞足蹈貌。新唐书·李轨传:“闻其亡,不少慼,乃蹈抃以悦我。”
分類:手舞足蹈
《漢語大詞典》:跃舞(躍舞)
犹言手舞足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鬼至罌前,跃舞大喜,遽开饮,尽一罌。”
分類:手舞足蹈
《漢語大詞典》:舞舞爪爪
手舞足蹈的样子。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 郭全海 留他不走,他又舞舞爪爪说些别的鸡毛蒜皮的事,光引人发笑,不说正经话。”
分類:手舞足蹈
《漢語大詞典》:跳跳舞舞
且行且舞。形容手舞足蹈,高兴的样子。《西游记》第八六回:“﹝ 行者 ﹞跳跳舞舞的到园里。”《西游补》第十五回:“ 唐僧 道:‘ 孙悟幻 你是甚么出身,快供状来。饶你性命。’ 行者 便跳跳舞舞,説出几句。”
《國語辭典》:喜跃抃舞(喜躍抃舞)  拼音:xǐ yuè biàn wǔ
形容高兴得手舞足蹈的样子。《列子。汤问》:「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
《國語辭典》:足蹈手舞  拼音:zú dào shǒu wǔ
形容非常高兴、喜悦。参见「手舞足蹈」条。《聊斋志异。卷一二。苗生》:「闻者欠伸屡作,欲睡欲遁,而诵者足蹈手舞,茫不自觉。」
《国语辞典》:薄海欢腾(薄海欢腾)  拼音:bó hǎi huān téng
指海内外各地都高兴得手舞足蹈。形容充满欢乐气氛。如:「欣逢双十国庆,各地纷纷举行庆祝活动,薄海欢腾。」
《漢語大詞典》:跷足抗手(蹺足抗手)
亦作“蹻足抗手”。 手舞足蹈貌。 明 张居正 《门生为师相中玄高公六十寿序》:“今天子基命宥密,孰与 成王 贤,其委任公不在 周公 下,薄海内外皆蹻足抗手,歌颂盛德。”
分類:手舞足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