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展爪  拼音:zhǎn zhuǎ
伸展手脚。比喻耍手段。《醒世姻缘传》第二回:「他要做文王,你就施礼乐;他要做桀纣,你就动干戈,他高大爷先不敢在你手里展爪。」
《國語辭典》:枕腕  拼音:zhèn wàn
一种写书法时执笔的腕法。通常是手腕平放于桌面,或以左手或用臂搁垫于右腕之下。适合写小字。
《國語辭典》:手镯(手鐲)  拼音:shǒu zhuó
镯子,戴在腕上的环形饰物。《儒林外史》第二六回:「金手镯有两三付,赤金冠子两顶。」
《国语辞典》:挖角  拼音:wā jué
以各种手腕使别的团体中有能力或举足轻重的人加入自己的团队或阵营。如:「面对同业高薪挖角的诱惑,他仍不为所动。」
《漢語大詞典》:悬手(懸手)
写字时手腕悬空,不着几案。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一:“ 苏 黄 两公皆喜书,不能悬手…… 苏公 论书,以手抵案,使腕不动为法。”参见“ 悬腕 ”。
《國語辭典》:悬腕(懸腕)  拼音:xuán wàn
写字时腕部到肘全部悬空,不接触桌面。也称为「悬肘」。
《国语辞典》:表带(表带)  拼音:biǎo dài
与表连结,使表套挂于手腕的带子。多以皮革、塑胶或金属制成。如:「这条表带虽然老旧,却是父亲留给我的纪念品。」
《漢語大詞典》:把腕
握住手腕。表示亲密。三国志·吴志·太史慈传:“ 策 曰:‘ 子义 捨我,当復与谁?’饯送 昌门 ,把腕别曰:‘何时能还?’”
《漢語大詞典》:鼓腕
舞动手腕。 唐 李咸用 《长歌行》:“鼓腕腾棍晴雷收,舞腰困褭垂杨柔。”
《國語辭典》:拦击(攔擊)  拼音:lán jí
拦截攻击。如:「拦击行动能否成功,取决于正确的情报和审慎的计画。」《清史稿。卷四七五。列传。洪秀全》:「寇乘虚袭城,伏起拦击,世忠返队夹攻,寇大败,夜走滁州。」
《國語辭典》:壮士解腕(壯士解腕)  拼音:zhuàng shì jiě wàn
有胆识的人手被毒蛇咬到时,能立即斩断手腕,以免毒性蔓延。比喻在紧要关头,能当机立断,知所取舍。如:「为了维持全队的纪律,教练只好壮士解腕,忍痛开除违规球员。」也作「壮士断腕」。
《國語辭典》:长袖善舞(長袖善舞)  拼音:cháng xiù shàn wǔ
衣袖长,有助于跳舞时的摇曳生姿。比喻有所凭藉,则易于成功。《韩非子。五蠹》:「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后以喻人行事的手腕高明,善于经营人际关系。如:此人长袖善舞,在政商界很吃得开。」
《國語辭典》:镯子(鐲子)  拼音:zhuó zi
1.戴在手腕上的装饰品。多由金、银、玉石等材质制成。
2.手铐。《金瓶梅》第六九回:「那起人正在那里饮酒喧闹,被公人进去,不由分说,都拿了,带上镯子。」
《漢語大詞典》:锁靠(鎖靠)
束缚手腕的刑具。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用刑》:“拘繫防闲,则锁靠杻镣而已。”
《国语辞典》:攘袂扼腕  拼音:ráng mèi è wàn
捲起衣袖,紧握手腕。形容愤怒、激动的样子。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一五。不可为已甚》:「神龟之间,张仲瑀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预清品,一时武人,攘袂扼腕,至无所泄其愤。」
《国语辞典》:腕道症候群  拼音:wàn dào zhèng hòu qún
手腕因长期重覆固定动作,压迫通过手腕的正中神经,导致神经传导出现障碍的病症。主要症状为两手麻热肿胀,尤以拇指、食指、中指特别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