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指语(指語)
用手指作种种姿势,代表不同字母,进行拼音通意,称为“指语”。指语又分双手语和单手语。 中国 聋哑学校试行的汉语拼音指语为单手语。指语的手势语总称手语,都是聋哑人互相交际和交流思想的方式方法。
《漢語大詞典》:鸣指(鳴指)
弹响手指。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二年:“左右小有异议者,輒为 用之 陷死不旋踵,但潜抚膺鸣指,口不敢言。” 胡三省 注:“鸣指,即弹指也。”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 文殊 遶女人三帀,鸣指一下,乃托至 梵天 ,尽其神力而不能出。”
分類:手指
《国语辞典》:压金线(压金线)  拼音:yā jīn xiàn
以手指按压金线缝制于布料上或以金色丝线刺绣。多用于礼服。唐。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國語辭典》:戟指  拼音:jǐ zhǐ
伸出手指指著对方骂。明。李东阳〈奕说〉:「其胜者施施然,若辟土地而朝秦楚;不胜则赪面戟指,无所不至。」也作「戟手」。
《國語辭典》:戟手  拼音:jǐ shǒu
伸出手指指著对方骂。唐。皇甫枚《飞烟传》:「其夕,梦飞烟戟手而詈曰:『士有百行,君得全乎?』」也作「戟指」。
《漢語大詞典》:搊弹(搊彈)
用手指弹奏弦索乐器。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五:“ 乐天 有《五弦弹》诗云:‘ 赵璧 知君入骨爱,五絃一一为君调。’又云:‘惟忧 赵璧 白髮生,老死人间无此声。’想其搊弹之妙,冠古絶今。”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心香》:“久不搊弹,前日聊按《仙宫》一曲,指尖、银甲、弦子三件,都不相管着了。”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搊弹体传奇也。”参见“ 搊弹词 ”。
《國語辭典》:搊弹词(搊彈詞)  拼音:chōu tán cí
一种说唱艺术。参见「弹词」条。
《漢語大詞典》:手挠(手撓)
谓动手指挥。庄子·天地:“手挠顾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 成玄英 疏:“挠,动也。言动手指挥,举目顾眄,则四方款附,万国来朝。”
《國語辭典》:泛指  拼音:fàn zhǐ
普遍、概略的指称。如:「百草泛指各种草类。」
《漢語大詞典》:抑隐(抑隱)
手指按笛孔之貌。文选·马融〈长笛赋〉:“笢笏抑隐,行入诸变。” 李善 注:“笢笏抑隐,手循孔之貌。”
分類:手指
《漢語大詞典》:轮甲(輪甲)
轮动手指。 唐 张祜 《箜篌》诗:“向月轻轮甲,迎风重纫絛。”
分類:动手手指
《漢語大詞典》:燃指
自烧手指,以示虔诚。一种假借或误解佛教的“无义苦行”。《檮杌闲评》第五十回:“老僧道:‘你心既虔,今夜你们可燃指为香,夜静时叫你们见些光景。’三人果将中指剖开,用清水洗浄,将麻紧裹,加上清油,三更时点起。”参见“ 烧指 ”。
《漢語大詞典》:烧指(燒指)
信佛者以身供养于佛,自烧其指,以示虔诚。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次有比邱 慧海 、 菩提 等八人,烧指供养。” 吴兆宜 注引《法华经》:“能然手指乃至足一指供养佛墖,胜以国城妻子及三千大千国土珍宝而供养者。”北史·高聪传:“ 聪 有妓十餘人……及病,欲不适他人,并令烧指吞炭,出家为尼。” 唐 韩愈 《论佛骨表》:“﹝百姓﹞焚顶烧指,百十为羣,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倣效,惟恐后时。”烧,一本作“ 燔 ”。
分類:供养虔诚
《国语辞典》:指骨  拼音:zhǐ gǔ
构成手指的骨头。拇指骨二块,其馀每指各三块。
《漢語大詞典》:胗脉(胗脈)
医生用手指按在病人腕部的动脉上,视脉搏的变化诊断病情。胗,同“ 诊 ”。 唐 无名氏 玉泉子:“省郎 张廷之 有疾,过诣 赵鄂 胗脉。” 清 李渔 《凰求凤·假病》:“请先生过来,用心替他胗脉。”
《國語辭典》:杆拨(桿撥)  拼音:gǎn bō
弹奏琵琶时用以拨动琴弦的工具,用来代替指甲。唐。王建〈宫词〉诗一○○首之三二:「红蛮杆拨贴胸前,移坐当头近御筵。」
《漢語大詞典》:截指
砍下手指。表示坚决之意。 鲁迅 《二心集·中华民国的新“堂·吉诃德”们》:“不错, 中 外古今的小说太多了,里面有‘舆榇’,有‘截指’,有‘哭秦庭’,有‘对天立誓’。”
《漢語大詞典》:手灵(手靈)
手指灵巧。谓做事细致而快速。 西戎 《纠纷》一:“他觉得打整棉花的营生,妇女手灵心细,做起来赶男人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