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玻璃版  拼音:bō li bǎn
一种照相制版。为复制图画或照片所使用的印刷版。十九世纪中期由德国人亚伯特发明。制版时,将阴片覆盖在涂有重铬酸钾盛光胶的厚玻璃上,进行曝光,再浸入温水中冲洗即成。属平版印刷,只能印黑白。因需靠手工制版,成本较高,但成品十分精细,多用于印刷美术品,手迹和重要文献,今少有人使用。也称为「珂罗版」、「阿胶版」。
《國語辭典》:商标(商標)  拼音:shāng biāo
为表现或保护本身所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批售或经纪的商品,而以文字或图画等依法登记的一种标记,以防止他人误认或冒用。
《國語辭典》:色调(色調)  拼音:sè diào
1.表现在颜色上明暗、浓淡、寒暖等的基调。如:「这幅在画家人生颠峰时所画下的作品,充满了明亮的色调。」
2.比喻文艺作品中所呈现思想感情的色彩。如:「整个故事都笼罩在一种悲凉的色调中。」
《国语辞典》:军品(军品)  拼音:jūn pǐn
军队所使用的武器、装备,或军用补给品。如:「这次采购的军品是最新型的战斗机。」
《国语辞典》:毽球  拼音:jiàn qiú
1.一种由中国传统的踢毽子游戏发展起来的运动。大约在民国三十年左右,兴起于广州。由六人组成一队,其规则与排球相似。
2.毽球运动所使用的球。由毽毛、毽垫等所构成。
《国语辞典》:浪板  拼音:làng bǎn
冲浪运动所使用的薄板。最常见的是狭长的马力布板,另外也有较短的腹板。腹板运动员是将板紧贴在胸部而以腿调整方向前进。如:「他喜欢在浪头较大时立于浪板上冲浪。」
《国语辞典》:滑板  拼音:huá bǎn
1.一种休閒运动。人站在装有滑轮的板子上,保持身体的平衡,并在地面上滑行。
2.滑板运动所使用的运动器材。板面长约二英尺六英寸,宽约四英寸,多为合成纤维所制成。分为软式及硬式两种。板下有四个轮子,供滑行之用。
《国语辞典》:品莲台(品莲台)  拼音:pǐn lián tái
佛教中所使用的一种座具。因形似莲花,故称为「品莲台」。《西游记》第八回:「如来驾住祥云,……大众见了,皈身礼拜;少顷间,聚庆云彩雾,登上品莲台,端然坐下。」
《国语辞典》:撒纸钱(撒纸钱)  拼音:sǎ zhǐ qián
指将祭祀鬼神所使用的冥纸,分撒给鬼魂,以求平安。通常用于发生意外事故、容易出事等处。如:「北宜公路的九弯十八拐,是最容易出车祸之处,因此常有人在此处撒纸钱,以求平安。」
《国语辞典》:二绿(二绿)  拼音:èr lǜ
一种画国画所使用的颜料。颜色较石绿浅些。
《漢語大詞典》:卫生带(衛生帶)
月经带。妇女经期所使用的带子。
《国语辞典》:社会方言(社会方言)  拼音:shè huì fāng yán
各种社会阶层或职业团体内部所使用的惯用语。如各行各业的专业术语。
《国语辞典》:哈萨克文(哈萨克文)  拼音:hā sà kè wén
哈萨克民族所使用的文字。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有三十三个单字母和四个双字母。
《国语辞典》:空中巴士  拼音:kōng zhōng bā shì
容积大,噪音小,适合于中短距离所使用的大型喷射运输机。由英、法、西德共同制造的A300B,即称为「空中巴士」。
《国语辞典》:理不胜辞(理不胜辞)  拼音:lǐ bù shēng cí
文章的说理不够畅达,无法胜过所使用的文词。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才略》:「然覆取精意,理不胜辞,故扬子以为『文丽用寡者长卿』,诚哉是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