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分类词汇(续上)
臂缚
白求恩
排头兵
圣兵
狼牙山五壮士
竟士
解甲倒戈
《漢語大詞典》:臂缚(臂縛)
古代战士缚在两臂上以御兵刃的铁甲。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军资乘·器械四:“臂缚式,一名臂手,每一副用浄铁十二三斤,钢一斤,折打钻鋥重五六斤者,以熟狗皮钉叶,皮绳作带,以细布缝袖肚,务要随体宛转活便。”
《漢語大詞典》:白求恩
(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胸外科医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率加拿大、美国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中国,3月底到延安,后赴晋察冀边区工作。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在前线抢救伤员而感染中毒,以身殉职。
《漢語大詞典》:排头兵(排頭兵)
站在队伍最前面的战士。喻指带头的人或最优秀者。 丁玲 《杜晚香》:“她不愧是我们的排头兵。”
《漢語大詞典》:圣兵(聖兵)
太平天囯 称自己的战士为“圣兵”,与妖兵相对。妖兵,指 清 军。 清 人偶尔也以“圣兵”称 太平天囯 兵士。 太平天囯 林凤祥 等《北伐回禀》:“圣兵争先追杀得妖兵四百有餘,连时破城。” 清 张汉 《鄂城纪事诗》之二八:“不肯低头作圣兵,投环赴水各吞声。”
《漢語大詞典》:狼牙山五壮士
抗日战争时期,在狼牙山抗击日军、建树壮烈业绩的五位八路军战士。1941年9月25日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奉命在河北易县西部的狼牙山阻击日伪军的进攻,掩护地方机关及群众转移。全连苦战一天,完成了掩护任务。为掩护连队撤退,第六班班长马宝玉带领四名战士,把敌人引上悬崖。他们打退敌人四次冲锋,毙伤日军九十余人,最后弹尽路绝,誓不投降,砸坏枪支,跳下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英勇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负伤遇救,人们誉称他们为“狼牙山五壮士”。
《漢語大詞典》:竟士
劲卒;勇敢坚强的战士。竟,通“ 竞 ”。墨子·旗帜:“死士为仓英之旗,竟士为雩旗。” 孙诒让 间诂:“竟,竞之借字。”
《國語辭典》:解甲倒戈  拼音:jiě jiǎ dǎo gē
卸下盔甲,放下武器。比喻不再战斗。《隋书。卷五九。炀三子传。元德太子昭传》:「若王师一临,旧章暂睹,自应解甲倒戈,冰销叶散。」也作「解甲投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