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17,分6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常戒
戒珠
法戒
规戒
净戒
敬戒
炯戒
南戒
切戒
先戒
戒令
三戒
戒衣
命戒
遗戒
《韵府拾遗 卦韵》:常戒
周书柳霞传惟留先臣独守坟柏常戒臣等使不违此志
《漢語大詞典》:戒珠
(1).佛教语。比喻戒律精洁,有如明珠。妙法莲华经·譬喻品:“若见佛子,持戒清浄,如浄明珠。” 南朝 梁简文帝 《湘宫寺智倩法师墓志铭》:“戒珠靡缺,忍鎧无违。”
(2).念珠。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人握戒珠,家藏寳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彼此有情,临行,以所挂戒珠作赠,挥泪而别。”
《國語辭典》:法戒  拼音:fǎ jiè
1.法则及警戒。《书经。君奭》「今汝永念,则有固命」句下汉。孔安国。传:「今汝长念,平至者,安治,反是者,灭亡,以为法戒。」
2.道教徒所须遵守的戒律与戒条。
分類:鉴戒
《國語辭典》:规戒(規戒)  拼音:guī jiè
规劝警戒。如:「训导主任将他好好的规戒一番。」
《漢語大詞典》:净戒
佛门清净的戒律。梁书·诸夷传·中天竺:“常修浄戒,式导不及。” 唐 白居易 《拜表回闲游》诗:“八关浄戒斋销日,一曲狂歌醉送春。”
《漢語大詞典》:敬戒
警戒;戒备。《周礼·夏官·职方氏》:“攷乃职事,无敢不敬戒。”《荀子·大略》:“敬戒无怠。” 清 姚鼐 《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吾故引美刺之义为寿,岂独以荣吾姊哉!又使幼小者将闻吾言而知敬戒。”
分類:警戒戒备
《漢語大詞典》:炯戒
亦作“ 炯诫 ”。 明显的鉴戒或警戒。 汉 班固 《幽通赋》:“既讯尔以吉象兮,又申之以炯戒。”三国志·吴志·贺邵传:“此当世之明鉴,目前之炯戒也。”北史·高允传:“夫史籍,帝王之实録,将来之炯诫。” 唐 李白 《酬王补阙等赠别》诗:“酬赠非炯诫,永言铭佩绅。” 清 林则徐 《谕洋商责令外商呈缴烟土稿》:“本大臣立即恭请王命,将该商择尤正法一二,抄产入官,以昭炯戒。”
《漢語大詞典》:南戒
古指南方阻隔少数民族的山河界限。戒,界。相当于今 四川 、 陕 南、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江西 、 福建 一线。新唐书·天文志一:“ 一行 以为,天下山河之象存乎两戒。北戒……是谓北纪,所以限戎狄也。南戒,自 岷山 、 嶓冢 ,负地络之阳,东及 太华 ,连 商山 、 熊耳 、 外方 、 桐柏 ,自 上洛 南逾 江 、 汉 ,携 武当 、 荆山 ,至于 衡阳 ,乃东循 岭 徼,达 东甌 、 闽中 ,是谓南纪,所以限蛮夷也。故《星传》谓北戒为‘胡门’,南戒为‘越门’。” 清 钱谦益 《新阡八景诗·拂水回龙》:“ 虞山 南戒一枝来,腾踊龙身万里迴。” 清 赵翼 《偕王仲瞿蒋于野游洞庭东西两山》诗:“足跡半天下,南戒徧登眺。”
《漢語大詞典》:切戒
(1).务须避免。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但倘遇此辈,第一切戒愤怒。”
(2).严肃告戒。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李晟 切戒 浑瑊 ,必须有严密防备。”
《漢語大詞典》:先戒
(1).预先戒备。吴子·料敌:“安国家之道,先戒为宝。”
(2).开路警戒。《楚辞·离骚》:“鸞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漢語大詞典》:戒令
警戒的命令;禁令。周礼·天官·宰夫:“凡邦之弔事,掌其戒令,与其币器财用凡所共者。” 李志君 《焦老旦和熊员外》:“他的话本来是一条很有权威性的戒令。”
《國語辭典》:三戒  拼音:sān jiè
1.戒色、戒斗、戒得。《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汉。蔡邕〈太尉杨秉碑〉:「昔仲尼垂三戒,而公克焉。」
2.不妄出入、不妄语言、不妄忧虑。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二○。杂识》:「齐斋倪公三戒:不妄出入、不妄语言、不妄忧虑。」
3.文章名。唐。柳宗元撰。分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部分,以寓言隐寓鉴戒之意。
《漢語大詞典》:戒衣
僧尼穿的法衣。 宋 刘克庄 《同孙季蕃游净居诸庵》诗:“戒衣皆自衲,因讲始停针。” 清 赵翼 《题长椿寺九莲菩萨画像》诗:“贵极重闈褘翟贱,诚皈佛乘戒衣尊。”
分類:僧尼法衣
《漢語大詞典》:命戒
命令与禁令。孟子·滕文公上:“五月居庐,未有命戒。” 朱熹 集注:“未有命令教戒也。”
分類:命令禁令
《漢語大詞典》:遗戒(遺戒)
见“ 遗诫 ”。
《漢語大詞典》:遗诫(遺誡)
亦作“ 遗戒 ”。
(1).犹遗嘱。 汉 王符 潜夫论·述赦:“昔大司马 吴汉 老病将卒, 世祖 问以遗戒。”后汉书·祭遵传:“临死遗诫牛车载丧,薄葬 洛阳 。”北史·韩子熙传:“卒,遗戒不求赠諡,其子不能遵奉,遂至干謁。” 唐 白居易 《唐故虢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崔公墓志铭》:“公之将终也,遗诫诸子。”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且死,遗戒丧车速发。”参见“ 遗嘱 ”。
(2).指前人遗下的训诫。 汉 张衡 《归田赋》:“感 老氏 之遗诫,将迴驾乎蓬庐。”后汉书·明帝纪:“圣恩遗戒,顾重天下,以元元为首。”三国志·魏志·赵王干传:“初封诸侯,训以恭慎之至言,辅以天下之端士,常称 马援 之遗诫。”宋史·李继和传:“ 继隆 罢兵柄,手録 李勣 遗戒授 继和 ,曰:‘吾门不坠者在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