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飞文(飛文) 拼音:fēi wén
1.以不实内容,诽谤、诋毁他人之匿名文书。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一。仁宗宝元元年》:「有势者其奸如山,结舌不问;无援者索疵吹毛,飞文历诋。」明。史鉴〈先考友桂府君行状〉:「邻郡无赖者数辈,日凌轹吾土,辄飞文以诬。」
2.写作文章。《新唐书。卷一九四。卓行列传。阳城》:「有狂惑小生,依托门下,飞文陈愚。论者以为阳公过于纳污,无人师道。」宋。王禹偁 〈对雪感怀呈翟使君冯中允同年〉诗:「举白朱颜凝,飞文彩笔抽。」
3.书信。宋。周必大 回周广州自强启:「某尚稽驰庆,先辱飞文。感愧交怀,指陈难喻。」元。王结〈捕蝗叹〉诗:「田间四望无边垠,老农蹙额心如焚。飞文令丞报郡守,扫除扑击连朝昏。」
4.光彩绚丽。汉。班固 东都赋:「焱焱炎炎,扬光飞文。吐爓生风,欱野喷山。日月为之夺明,丘陵为之摇震。」三国魏。曹植 七启:「挥流芳,耀飞文,历盘鼓,焕缤纷。」
2.写作文章。《新唐书。卷一九四。卓行列传。阳城》:「有狂惑小生,依托门下,飞文陈愚。论者以为阳公过于纳污,无人师道。」宋。王禹偁 〈对雪感怀呈翟使君冯中允同年〉诗:「举白朱颜凝,飞文彩笔抽。」
3.书信。宋。周必大 回周广州自强启:「某尚稽驰庆,先辱飞文。感愧交怀,指陈难喻。」元。王结〈捕蝗叹〉诗:「田间四望无边垠,老农蹙额心如焚。飞文令丞报郡守,扫除扑击连朝昏。」
4.光彩绚丽。汉。班固 东都赋:「焱焱炎炎,扬光飞文。吐爓生风,欱野喷山。日月为之夺明,丘陵为之摇震。」三国魏。曹植 七启:「挥流芳,耀飞文,历盘鼓,焕缤纷。」
《漢語大詞典》:定令
(1).制定法令。《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定令,令驃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文选·班固〈公孙弘传赞〉》:“定令则 赵禹 、 张汤 ,文章则 司马迁 、 相如 。” 李善 注引《汉书》:“ 张汤 迁太中大夫与 赵禹 共定诸律令。”
(2).固定成文的法令。《魏书·世祖纪》:“上无定令,民知何从?”《新唐书·刘子玄传》:“皇太子将释奠国学,有司具仪:从臣著衣冠,乘马。太子从之,因著为定令。”《宋史·职官志十》:“又有年及七十,耄昏不堪牧养而不肯自陈宫观者,復申明旧法,著为定令以律之。”
(2).固定成文的法令。《魏书·世祖纪》:“上无定令,民知何从?”《新唐书·刘子玄传》:“皇太子将释奠国学,有司具仪:从臣著衣冠,乘马。太子从之,因著为定令。”《宋史·职官志十》:“又有年及七十,耄昏不堪牧养而不肯自陈宫观者,復申明旧法,著为定令以律之。”
《漢語大詞典》:对言(對言)
(1).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六》“糲粱”:“《列子·力命》篇:‘ 北宫子 谓 西门子 曰:朕衣则裋褐,食则粢糲;子衣则文锦,食则粱肉。’以粢糲与粱肉对言。”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古书连及之词例》:“《周礼·宰夫职》:‘二曰师,掌官成以治凡;三曰司,掌官法以治目。’ 郑 注曰:‘治凡,若月计也;治目,若今日计也。’然则凡之与目,事有巨细,故以对言。”
(2).指将两种不同的概念对举称说。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序说:“就是考妣对言也是 东周 以后的用语,古人以祖妣为对,以考母为对。”参见“ 对文 ”。
(2).指将两种不同的概念对举称说。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序说:“就是考妣对言也是 东周 以后的用语,古人以祖妣为对,以考母为对。”参见“ 对文 ”。
《漢語大詞典》:对文(對文)
(1).谓诗文中词句相对偶。 唐 孔颖达 《尚书正义序》:“古人言誥,惟在达情,虽復时或取象,不必辞皆有意。若其言必托数,经悉对文,斯乃鼓怒浪於平流,震惊飆於静树。”
(2).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对文对于辨析词义和考订文字有一定的作用。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二》:“《禹贡》云:‘ 彭蠡 既瀦,阳鸟攸居;三江既入, 震泽 底定。’以对文言,则 彭蠡 水之所瀦,三江水之所入,非入於 震泽 也。”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逸周书二》“农民”:“‘水性归下,农民归利。’案:此本作‘水性归下,民性归利’。民性与水性对文……《玉海》六十引此正作‘民性归利’。”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字对文而误解例》:“凡大小、长短、是非、美恶之类,两字对文,人所易晓也。”
(2).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对文对于辨析词义和考订文字有一定的作用。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二》:“《禹贡》云:‘ 彭蠡 既瀦,阳鸟攸居;三江既入, 震泽 底定。’以对文言,则 彭蠡 水之所瀦,三江水之所入,非入於 震泽 也。”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逸周书二》“农民”:“‘水性归下,农民归利。’案:此本作‘水性归下,民性归利’。民性与水性对文……《玉海》六十引此正作‘民性归利’。”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字对文而误解例》:“凡大小、长短、是非、美恶之类,两字对文,人所易晓也。”
《漢語大詞典》:对文(對文)
(1).谓诗文中词句相对偶。 唐 孔颖达 《尚书正义序》:“古人言誥,惟在达情,虽復时或取象,不必辞皆有意。若其言必托数,经悉对文,斯乃鼓怒浪於平流,震惊飆於静树。”
(2).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对文对于辨析词义和考订文字有一定的作用。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二》:“《禹贡》云:‘ 彭蠡 既瀦,阳鸟攸居;三江既入, 震泽 底定。’以对文言,则 彭蠡 水之所瀦,三江水之所入,非入於 震泽 也。”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逸周书二》“农民”:“‘水性归下,农民归利。’案:此本作‘水性归下,民性归利’。民性与水性对文……《玉海》六十引此正作‘民性归利’。”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字对文而误解例》:“凡大小、长短、是非、美恶之类,两字对文,人所易晓也。”
(2).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对文对于辨析词义和考订文字有一定的作用。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二》:“《禹贡》云:‘ 彭蠡 既瀦,阳鸟攸居;三江既入, 震泽 底定。’以对文言,则 彭蠡 水之所瀦,三江水之所入,非入於 震泽 也。”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逸周书二》“农民”:“‘水性归下,农民归利。’案:此本作‘水性归下,民性归利’。民性与水性对文……《玉海》六十引此正作‘民性归利’。”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字对文而误解例》:“凡大小、长短、是非、美恶之类,两字对文,人所易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