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加冠  拼音:jiā guān
1.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之礼,以示成年。汉。刘向《说苑。卷一九。脩文》:「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属其心。」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戴帽子。北齐。刘昼《刘子。卷二。慎独》:「人之须善,犹首之须冠,足之待履。首不加冠,是越类也;行不蹑履,是夷民也。」
《漢語大詞典》:立子
(1).立庶子为太子或世子。《公羊传·隐公元年》:“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何休 注:“子,谓左右媵及姪娣之子,位有贵贱,又防其同时而生,故以贵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春秋之义,立子以贵。”参见“ 立嫡 ”。
(2).《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因谓成年之子为立子。 隋 郑子信 《韦略墓志》:“家无立子,妻女孤煢。”
《漢語大詞典》:立嫡
亦作“ 立适 ”。 太子或宗子以正妻所生子充当。《公羊传·隐公元年》:“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南朝 梁 沈约 《立太子恩诏》:“王公卿士,咸以为树元立嫡,有邦所先,守器传统,於斯为重。”
《國語辭典》:丁口  拼音:dīng kǒu
1.丁,成年男子。口,女子及未成年男子。丁口指人口。《北齐书。卷四。文宣帝纪》:「丁口减于畴日,守令倍于昔辰,非所以驭俗调风,示民轨物。」
2.壮年男子。唐。元稹 古筑城曲五解之三:「丁口传父言,莫问城坚不。」
《漢語大詞典》:胜冠
古代男子成年可以加冠,因用以指成年。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六状》:“臣自胜冠以来,投牒应举,入朝求仕,岂偃蹇山林,不求闻达之人邪?” 清 黄遵宪 《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诗:“待儿胜冠时,看儿能夺标。”参见“ 弱冠 ”。
《國語辭典》:弱冠  拼音:ruò guàn
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加冠。《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唐。孔颖达。正义:「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后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法善弱冠时,曾游括苍白马,出石室内,遇三神人。」
《國語辭典》:人丁  拼音:rén dīng
1.能服役的成年男子。《新唐书。卷五二。食货志二》:「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
2.人口。《清史稿。卷一二○。食货志一》:「康熙五十一年,有『新增人丁永不加赋』之谕。」《红楼梦》第二回:「雨村笑道:『原来是他家。若论起来,寒族人丁却不少。』」
3.家仆。《红楼梦》第五九回:「赖大添派人丁上夜,将两处厅院都关了。」
《國語辭典》:弁髦  拼音:biàn máo
1.古代男子成人时举行冠体,先加缁布冠,次加皮弁,后加爵弁,三加之后剃去垂髦,不再用缁布冠。后即用弁髦来比喻没有用的东西。《左传。昭公九年》:「岂如弁髦,而因以敝之。」
2.玩弄、轻视。《醉醒石》第一四回:「即如王敦、桓玄干犯名义,谋反篡位,先时戕害僚友,继而弁髦君上。」
《國語辭典》:单丁(單丁)  拼音:dān dīng
1.独生子。《晋书。卷九八。王敦传》:「其单丁在军无有兼重者,皆遣归家,终身不调。」
2.仅只、单单。《金瓶梅》第五二回:「我就单丁摆布不起你这小淫妇儿?你休笑哗,我半边俏还动的!」
3.独自、独个儿。宋。黄庭坚〈送密老住五峰〉诗「去与青山作主人,不负法昌老禅将」句下宋。任渊。注:「倚遇禅师三十年单丁住法昌山。」
《國語辭典》:笄年  拼音:jī nián
古代女子年满十五须束发插簪,故女子十五岁称为「笄年」。见《礼记。内则》。清。孟称舜《桃花人面》第五出:「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
分類:女子成年
《國語辭典》:小相  拼音:xiǎo xiàng
1.傧相,辅助国君引导宾客的司礼官。《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尊称年轻的男子。《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差人道:『先生一向可同做南昌府的蘧家蘧小相儿相与?』」也称为「小相公」。
《國語辭典》:大男  拼音:dà nán
1.成年男子,称为「大男」。《管子。海王》:「终月大男食五升少半,大女食盐三升少半。」
2.长子。唐。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
《漢語大詞典》:丁力
成年的劳力。 唐 高彦休 唐阙史·真陵开山:“且煎且凿,役百万丁力,孜孜矻矻。”金史·食货志一:“比闻民乏食至鬻子者,听以丁力等者赎之。”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四:“本朝役东南之民,皆以均徭编审,而独注意於粮长之一事,故祖宗之法,必取丁力相应有行止者充之。”
分類:成年劳力
《漢語大詞典》:冠弁
(1).天子田猎时的装束。在玄冠之上加以皮帽。周礼·春官·司服:“凡甸,冠弁服。” 孙诒让 正义:“此王四时常田之服,盖玄冠而加弁也。”弁,皮帽。
(2).古代礼帽的总称。荀子·君道:“修冠弁衣裳,黼黻文章,琱琢刻鏤皆有等差,是所以藩饰之也。”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倭缎:“其帛最易朽污;冠弁之上,顷刻集灰;衣领之间,旬日损坏。”
(3).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因以指成年。 宋 司马光 《祭庞颖公文》:“越自童齔,得侍坐偶,抚首提携,爱均子姓;甫胜冠弁,遽丧所天,孤苦憃愚,不能自立。”
(4).指官员。 宋 梅尧臣 《丞相》诗之一:“丞相之拜,冠弁旅至。”
《漢語大詞典》:冠士
已行冠礼的成年之士。礼记·投壶:“司射、庭长及冠士立者,皆属宾党。” 孔颖达 疏:“冠士者,谓外人来观投壶,成人加冠之士。尊之,故令属宾党。”
分類:冠礼成年
《國語辭典》:丁女  拼音:dīng nǚ
1.堪任力役的成年女子。《墨子。备城门》:「守法:五十步,丈夫十人,丁女二十人,老小十人。」《史记。卷一一二。主父偃传》:「行十馀年,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
2.五行中丁属火,且道教中以六丁为阴神,名六丁玉女,故称为「丁女」。宋。苏轼〈真一酒歌〉:「壬公飞空丁女藏,三伏遇井了不尝。」
《漢語大詞典》:初笄
古代女子十五岁,始加笄。见礼记·内则。后因以“初笄”指女子成年。 南朝 梁简文帝 《从军行》:“小妇 赵 人能鼓瑟,侍婢初笄解 郑 声。” 唐 郑世翼 《看新婚》诗:“初笄梦桃李,新妆应摽梅。”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千言万语对生意,小女初笄为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