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成双(成雙)  拼音:chéng shuāng
配成一对。唐。李商隐 柳枝诗五首之五:「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聊斋志异。卷一二。寄生》:「娘子若配王郎,真是玉人成双也。」
分類:成双
《分类字锦》:子核成双(子核成双)
梅尧臣 咏双杏子其核亦然诗 子核成双杏,将寄同心人。定栖鸳鸯魄,为物岂无因。
分类:梅杏
《国语辞典》:成双捉对(成双捉对)  拼音:chéng shuāng zhuō duì
配作一对。《通俗常言疏證。妇女。成双捉对》引《荷花荡》剧:「人家夫妇和好,成双捉对。」
《分类字锦》:分月成双(分月成双)
崔膺金镜赋或夜悬高阁或远临澄江色合天而为一规分月而成双
分类:
《漢語大詞典》:成双成对(成雙成對)
见“ 成双作对 ”。
分類:成双成对
《國語辭典》:成双作对(成雙作對)  拼音:chéng shuāng zuò duì
配作一对。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拣甚么良辰并吉日,则愿他停眠少睡,早早的成双作对。」清。洪升《长生殿》第四四出:「愿教他人世上夫妻辈,都似我和伊永远成双作对。」
《國語辭典》:双双(雙雙)  拼音:shuāng shuāng
1.一对对。唐。储光羲 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诗之三:「五陵贵公子,双双鸣玉珂。」唐。杜牧 村舍燕诗:「何处营巢夏将半,茅檐烟里语双双。」
2.古代传说的怪兽。《山海经。大荒南经》:「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东……有三青兽相并,名曰双双。」
3.传说中的怪鸟,一身二首,尾有雌雄。《公羊传。宣公五年》:「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
《漢語大詞典》:叠双(疊雙)
犹成双。 汉 班固 《西都赋》:“矢不单杀,中必叠双。”《魏书·李安世传》:“ 李波 小妹字 雍容 ,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元 袁桷 《马伯庸拟李商隐无题次韵》之一:“象牀云重恩专壹,鲸锦波翻赐叠双。”
分類:成双
《漢語大詞典》:迭双
犹成双。
分類:成双
《漢語大詞典》:并耦(並耦)
谓成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原夫古之正名,车‘两’而马‘匹’,‘匹’‘两’称目,以并耦为用。”
分類:成双
《國語辭典》:未尝(未嘗)  拼音:wèi cháng
1.不曾。《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持论从容,未尝言人所短。」《三国演义》第一三回:「臣观贾诩虽为李傕腹心,然实未尝忘君,陛下当与谋之。」
2.不见得、未必。通常后接否定词,构成双重否定,但语气委婉。《三国演义》第三回:「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國語辭典》:鸳鸯(鴛鴦)  拼音:yuān yāng
1.动物名。鸟纲雁形目。体小于鸭,雄者羽毛美丽,头有紫黑色羽冠,翼之上部黄褐色,雌者全体苍褐色,栖息于池沼之上,雄曰鸳,雌曰鸯。也称为「匹禽」。
2.因鸳鸯常偶居不离,故以鸳鸯比喻夫妇。《红楼梦》第一回:「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3.成对的物件。如:「鸳鸯剑」、「鸳鸯瓦」。又凡以二物相配映者,亦多称为「鸳鸯」。如菜肴中有鸳鸯捲。
4.《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鸳鸯,刺幽王也。」或亦指为颂祷天子之诗。首章二句为:「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漢語大詞典》:鸳鸯剑(鴛鴦劍)
宝剑名。剑分雌雄两股,故称。红楼梦第六六回:“正走之间,只听得隐隐一阵环佩之声, 三姐 从那边来了,一手捧着鸳鸯剑,一手捧着一卷册子。” 清 王韬 《淞隐漫录·蓟素秋》:“女初见其入也,微有愠色,及闻斯语,憬然改容,即起向生敛衽再拜曰:‘当如君教。’即拔床头鸳鸯剑引颈自刎。”
《漢語大詞典》:鸳鸯阵(鴛鴦陣)
古代阵法名。兵马两翼分列,相互联络拴伴。 明 戚继光 练兵实纪·练营阵:“外围兵将马退入队后,仍照鸳鸯阵,二马一列,联络拴伴如式,务要队伍分明,兵俱趋出马前,立成鸳鸯阵势,鸣锣坐定。”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 谭纶 、 戚继光 之鸳鸯阵法,即土兵之法。如一参将领三千人为一营,十人为队,队有长,百人为哨,哨有长,五百一把总,六总一参将。儻一营全退,斩参将;一总全退,斩把总;一队一哨全退,斩哨长、队长。如是则将与长无敢不奋死矣。”
《國語辭典》:未始  拼音:wèi shǐ
未尝。《文选。刘桢。公宴诗》:「生平未始闻,歌之安能详。」清。张尔岐〈辨志〉:「人之生也,未始有异也,而卒至于大异者,习为之也。」
《国语辞典》:双鲤鱼(双鲤鱼)  拼音:shuāng lǐ yú
语本《乐府诗集。卷三八。相和歌辞十三。古辞。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因古人常将书信结成双鲤形或将书信夹在鲤鱼形的木板中寄出,故以双鲤鱼为书信的代称。简称为「双鲤」。
《漢語大詞典》:相偶
亦作“ 相耦 ”。
(1).男女婚配;结为伴侣。 汉 班固 《白虎通·嫁娶》:“七八十五,阴阳之数备,有相偶之志。” 宋 孙光宪 《应天长·赠酒妓》词:“醉 瑶臺 ,擕玉手,共燕此宵相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娘子仙人,相耦为幸,但有祸患,恐致乖违。”
(2).成双,成对。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若夫事或孤立,莫与相偶,是 夔 之一足,趻踔而行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博学而篤志,切问而近思,大势则两句相耦,细分则四句各为用。”
(3).共处;在一起。 南朝 梁 江淹 《思北归赋》:“况北州之贱士,为炎土之流人,共魍魎而相偶,与蠨蛸而为邻。”新唐书·百官志三:“官吏奴婢有技能者配诸司,妇人入掖庭,以类相偶。”
(4).相对。 明 高攀龙 《湖上闲居季思子往适至》诗:“默默各自怡,一室閒相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