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补台(補臺)
谓设法帮助以使事情成功,与“拆臺”相对而言。 鲁光 《中国姑娘》:“他们总是这样互相补台,而从不互相拆台。”
《漢語大詞典》:辅枢(輔樞)
帮助成功的关键。《参同契》卷上:“鼓铸五石铜,以之为辅枢。”
《漢語大詞典》:狃捷
耽于成功。 唐 刘禹锡 《谒柱山会禅师》诗:“勉修贵及早,狃捷不知退。錙銖扬芬馨,寻尺招瑕纇。”
分類:成功
《漢語大詞典》:谐遂(諧遂)
谓顺心遂意,事可成功。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齐推女》:“君能至心往求,或冀谐遂。”摄大乘论释卷九:“如所欲为无不谐遂,故名成就。”
分類:成功
《漢語大詞典》:顿功(頓功)
谓功力未奏效。指不成功。 汉 桓宽 盐铁论·刺议:“谋及下者无失策,举及众者无顿功。”
《國語辭典》:赌注(賭注)  拼音:dǔ zhù
1.赌博时所押的钱。如:「他们赌博下的赌注越来越大,看了都会吓死人!」
2.发展某种事业所承担的风险。如:「对于高科技的研究,常须下很大的赌注。」
《漢語大詞典》:济增
成功地增长。例如:台湾与美国的双边贸易额由1970年的九亿多美元济增为将近一百六十亿美元。
分類:成功增长
《漢語大詞典》:指日成功
谓不久即可成功。 元 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覷 曹操 易如翻掌,剋日而破,指日成功。” 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与我谨守堤岸,不可渗洩,指日成功,共享其利。”
《國語辭典》:有志者事竟成  拼音:yǒu zhì zhě shì jìng chéng
(谚语)语出《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只要立定志向去做,事情终究会成功。《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自古道:有志者事竟成。被他千思万想,想出一个计策来。」
《國語辭典》:蒸沙成饭(蒸沙成飯)  拼音:zhēng shā chéng fàn
语本《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如蒸沙石欲成其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石沙成故。」后用以比喻不可能的事情。如:「他的能力不够,你却硬要他担此重任,这简直是蒸沙成饭,绝对不可能成功!」
《國語辭典》:长袖善舞(長袖善舞)  拼音:cháng xiù shàn wǔ
衣袖长,有助于跳舞时的摇曳生姿。比喻有所凭藉,则易于成功。《韩非子。五蠹》:「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后以喻人行事的手腕高明,善于经营人际关系。如:此人长袖善舞,在政商界很吃得开。」
《漢語大詞典》: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戰無不勝,攻無不取)
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语本战国策·秦策二:“是知 秦 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操 ( 曹操 )谓 松 ( 张松 )曰:‘吾视天下鼠辈犹草芥耳。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吾者生,逆吾者死。’”亦作“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古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端赖吾能用兵之将,求之於今,邈不可得。” 陈白尘 《大风歌》第四幕:“ 高皇帝 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國語辭典》:贪天之功(貪天之功)  拼音:tān tiān zhī gōng
将自然成功的事情据为自己的功劳。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后用以指把别人的功劳据为己有。《宋史。卷三四五。刘安世传》:「惇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徼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
《漢語大詞典》:天平地成
(1).谓 禹 治水成功,地正其势,天循其时。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夏书》曰‘地平天成’,称也。” 杜预 注:“《夏书》,逸书。地平其化,天成其施,上下相称为宜。”《孔子家语·五帝德》:“﹝ 舜 ﹞命二十二臣,率 尧 旧职,躬己而已,天平地成,巡守四海。”
(2).谓万事安排妥当,天下太平。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元帝表》:“其 文 昭 武 穆,跗萼也如彼;天平地成,功业也如此。”
《漢語大詞典》:一物不成,两物见在(一物不成,兩物見在)
谓买卖不成功,但双方钱物仍在,俱无损失。《水浒传》第十二回:“和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只恁地肯卖便收去了。不肯时,勉强不得。正是一物不成,两物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