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疏懒(疏懶)  拼音:shū lǎn
疏怠懒散,不受拘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官府事体烦多,把那奉真香火之敬,渐渐疏懒。」也作「疏懒」。
《漢語大詞典》:懒慢(懶慢,嬾慢)
懒惰怠慢;懒惰散漫。语本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懒,一本作“ 嬾 ”。 唐 杜甫 《伤秋》诗:“懒慢头时櫛,艰难带减围。” 唐 皇甫冉 《田家作》诗:“ 嵇康 懒慢性,祗自恋风烟。” 宋 苏轼 《与范纯父侍郎书》之一:“到 潁 半年,始此上问,懒慢之罪,踧踖无地。” 清 王晫 今世说·巧艺:“﹝ 王崇节 ﹞多病,习懒慢,不喜为章句学。”
嬾慢:犹懒散。 明 袁宗道 《早春独坐》诗:“迂疎生事简,嬾慢见人难。” 清 曹寅 《宿华阳》诗:“多年嬾慢水曹部,輒为寒梅办急装。”
《國語辭典》:懒惰(懶惰)  拼音:lǎn duò
懈怠、好逸恶劳。晋。陶渊明〈责子〉诗:「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西游记》第二七回:「行者曰:『弟子亦颇慇勤,何常懒惰?』」也作「懒怠」。
《漢語大詞典》:懒残(懶殘,嬾殘)
(1).衰残。 宋 杨万里 《秋凉晚酌》诗:“寄老山林度懒残,新秋又是一年年。”
(2). 唐 衡岳寺 僧 明瓒 ,性疏懒而好食残余饭菜,人以 懒残 称之。 李泌 读书寺中,以为非凡人,中夜往谒。 懒残 发火取芋以啗之,曰:“慎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 泌 拜而退。见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感通传二·唐南岳山明瓒》。 宋 苏轼 《次韵毛滂法曹感雨》:“他年记此味,芋火对 懒残 。” 清 杨焯 《登碧岩》诗:“只待 懒残 煨芋熟,柴门应见白云封。” 清 唐孙华 《煨芋》诗:“鵠陂豆饭堪同饱,富贵无心问 懒残 。”
嬾殘:唐 高僧 明瓒 的别号。 唐 袁郊 甘泽谣·嬾残:“ 嬾残 者, 天宝 初, 衡岳寺 执役僧也。退食,即收所餘而食,性嬾而食残,故号 嬾残 也。”事详太平广记卷九六、宋高僧传卷十九。 清 赵翼 《衡山》诗:“ 嬾残 芋冷餘灰烬,《岣嶁碑》荒没草莱。”
《國語辭典》:懒散(懶散)  拼音:lǎn sǎn
1.懒惰散漫的样子。元。马致远 四块玉。酒旋沽曲:「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门生三世报恩》:「蒯公愈加懒散,上京会试,只照常规,全无作兴加厚之意。」也作「懒懒散散」。
2.把事情搁置一旁不加过问。《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过了年馀,已知张千、李万都逃了,这公事渐渐懒散。」
《韵府拾遗 旱韵》:成懒(成懒)
嵇康诗:因疏遂成懒,寝迹北山阿。
《漢語大詞典》:懒拙(懶拙,嬾拙)
怠惰笨拙。多表示不汲汲于功名富贵,藏拙自适。 宋 范成大 《晚集南楼》诗:“懒拙已成三昧解,此生还证一圆通。”
嬾拙:疏懒笨拙。 唐 杜甫 《发秦州》诗:“我衰更嬾拙,生事不自谋。”一本作“ 懒拙 ”。 明 刘基 《北上感怀》诗:“伊余朽钝材,嬾拙更无比。” 清 汪懋麟 《焦山》诗之一:“夙负嬾拙性,人事厌城郭。”
《韵府拾遗 旱韵》:病懒(病懒)
苏辙诗:年来病懒百不堪。
《漢語大詞典》:衰懒
懒散。 宋 王禹偁 《十月二十日作》诗:“重衾又重茵,盖覆衰孄身。中夜忽涕泗,无復及吾亲。”
分類:懒散
《漢語大詞典》:懒学(懶學)
逃学。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薰虫》:“二日为龙抬头日……小儿辈懒学,是日始进书房,曰占鰲头。”
《國語辭典》:懒妇(懶婦)  拼音:lǎn fù
1.懒惰的妇人。
2.蟋蟀的别名。参见「蟋蟀」条。
3.一种野兽。参见「鲵鱼」条。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兽》:「懒妇,如山猪而小,喜食禾,田夫以机轴织纴之器挂田所,则不复近。」
分類:兽名蟋蟀
《國語辭典》:慵懒(慵懶)  拼音:yōng lǎn
懒惰。唐。白居易 池上早春即事招梦得诗:「我有心中乐,君无外事忙。经过莫慵懒,相去两三坊。」《三国演义》第三七回:「吾等皆山野慵懒之徒,不省治国安民之事,不劳下问。」也作「慵惰」。
《国语辞典》:懒病(懒病)  拼音:lǎn bìng
用于讥讽因懒散而造成的坏习惯。如:「读书时,躲在被窝里,最容易养成懒病。」唐。白居易〈自吟拙什因有所怀〉诗:「懒病每多暇,暇来何所为?未能抛笔砚,时作一篇诗。」
《漢語大詞典》:心懒(心懶)
心思懒散。《水浒传》第一一五回:“今日我在先锋哥哥面前,砍了大嘴,明日要捉 石寳 那厮,你二个不要心懒。”
分類:心思懒散
《韵府拾遗 侵韵》:懒吟(懒吟)
姚合诗:自当台直无因醉,一别诗宗更懒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