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78,分66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慧星
慧泉
警慧
宿慧
闻慧
慧巧
道慧
慧皎
精慧
慧鉴
慧镜
智慧光
端慧
俊慧
慧寂
《漢語大詞典》:慧星
即彗星。 明 王鏊 震泽长语·象纬:“ 正德 初,慧星扫文昌。臺官曰:应在内阁。”
分類:彗星
《漢語大詞典》:慧泉
又称 慧山泉 、 惠山泉 。在 江苏省 无锡市 惠山 白石坞 下,有上中下三池,水清味醇,用以酿酒,称慧泉酒。 唐 陆羽 称之为天下第二泉, 元 赵孟頫 书“天下第二泉”五字镌石上。
《漢語大詞典》:警慧
机敏聪慧。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苛碎峭嶮,怀螫挟毒者,谓之公方正直;令色警慧,有貌无心者,谓之机神朗彻。”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待制知制诰:“盖 恭公 不由科第,不諳典故,致受讥女子。而此女对答之时,元未尝往外家也,其警慧如此。” 清 吴伟业 《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诗序:“问之,輒乱以它语,其警慧虽文士莫及也。”
《國語辭典》:宿慧  拼音:sù huì
与生俱有的智慧。《景德传灯录。卷二。第十九祖鸠摩罗多》:「阇夜多承言领旨,即发宿慧,恳求出家。」也作「夙慧」。
《漢語大詞典》:闻慧(聞慧)
佛教语。谓由闻教法而生之慧解。百喻经·以梨打破头喻:“汝若不痴,为他所打,乃至头破不知逃避。比丘亦尔,不能具修信戒闻慧,但整威仪,以招利养。”
《漢語大詞典》:慧巧
聪明灵巧。《初刻拍案惊奇》卷一:“﹝ 文实 ﹞生来心思慧巧,做着便能,学着便会。”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一章:“创新理者为圣哲,创新术者为慧巧,创新益者为明智。”
《漢語大詞典》:道慧
谓佛教的真义。太平广记卷八九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法朗》:“病者曰:‘隔房比丘,是我和尚。久得道慧,可往礼覲。’”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其意盖谓至于七住,虽功行未满,而道慧已具足。”
《国语辞典》:慧皎  拼音:huì jiǎo
南朝梁一位高僧的法号。(西元497~554)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西)人,博通内外学,是著名的佛教史家。其最大贡献是综合前人有关高僧的传记,加以分类编辑,成为高僧传。由于取材精审、体例明确、文采斐然,是佛教史中的名著。
《漢語大詞典》:精慧
精细聪明。 汉 蔡邕 《青衣赋》:“精慧小心,趋事如飞。中馈裁割,莫能双追。”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斤九梨》:“吾乡谚云‘觔九厘,觔八厘’,以目时人之精慧者,言其思算无遗也。”
分類:精细聪明
《漢語大詞典》:慧鉴(慧鑒)
见“ 慧镜 ”。
《漢語大詞典》:慧镜(慧鏡)
亦作“ 慧鉴 ”。 佛教语。谓智慧能照物如镜,故称。中阿含经卷五四:“云何比丘,圣智慧镜。”《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伏乞世尊,特开慧镜,朗鉴卑情。” 宋 范仲淹 《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序:“倘非世尊以六通万行,圆通慧鉴之圣,则无以至此。”
《漢語大詞典》:慧镜(慧鏡)
亦作“ 慧鉴 ”。 佛教语。谓智慧能照物如镜,故称。中阿含经卷五四:“云何比丘,圣智慧镜。”《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伏乞世尊,特开慧镜,朗鉴卑情。” 宋 范仲淹 《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序:“倘非世尊以六通万行,圆通慧鉴之圣,则无以至此。”
《漢語大詞典》:智慧光
佛教语。谓能照破一切迷暗的大智慧。亦用以称佛。赞阿弥陀佛偈:“佛光能破无明闇,故佛又号智慧光。”
《漢語大詞典》:端慧
端庄聪慧。《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年復一年,看看长成,端慧多能,工容兼妙。” 清 冯桂芬 《潘母张太夫人墓志铭》:“生而端慧,能读书。”
分類:端庄聪慧
《漢語大詞典》:俊慧
秀美聪明。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爱妓 王屋山 ,俊慧非常。”
分類:秀美聪明
《國語辭典》:慧寂  拼音:huì jí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西元807~883)俗姓叶,诏州(在今广东省境)人。十七岁出家。从沩山灵祐禅师参禅十馀年。后住袁州(治所在今江西宜春)仰山,世称为「沩山慧寂」。师资相承,别成一派,是中国禅宗沩仰宗的开创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