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一作慧觉。唐末禅僧。嗣石霜庆诸。世称肥田伏禅师。《祖堂集》卷九、《景德传灯录》卷一六有传。《祖堂集》录其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4—932 【介绍】: 五代时僧。杭州盐官人,俗姓孙。十三岁于苏州出家。唐僖宗乾符五年入闽,历参诸名德,终嗣雪峰义存。留住雪峰历三十年。哀帝天祐三年出住泉州招庆院,复移住福州长庆院。化世廿余年,授徒一千五百余人。卒谥超觉大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54—932 俗姓孙,杭州盐官(今浙江海宁南)人。13岁于苏州出家。僖宗乾符五年(878)入闽,历参诸僧,终嗣雪峰义存。留住雪峰山30年。哀帝天祐三年(906)出住泉州招庆院,复移住福州长庆院,世称长庆和尚。化世20余年,授徒1500余人。卒谥超觉大师。《祖堂集》卷一〇、《景德传灯录》卷一八、《宋高僧传》卷一三有传,前二书存其诗偈2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槜李诗系·卷三十
慧棱,海盐人。幼出家苏州通玄寺,参灵云问佛法。云曰:“驴事未去,马事到来。”棱于是往雪峰玄沙。二十年间,坐破七个蒲团,不明此事。一日,捲帘忽大悟曰:“也大差,也大差,捲起帘来见天下。有人问我解何宗,拈起拂子擘觜打。”峰谓沙曰:“此子彻,去也”沙曰:“此是意识著述,更须勘过始得。”至晚上堂,棱又口占一颂。峰乃顾沙曰:“不可更说,是意识著述。”天祐三年,泉州刺史王延彬,请住招庆。后闽主召居长乐府长庆院,号超觉大师,得度者不减一千五百众。长兴三年,归寂。
全唐诗续补遗
慧棱,海盐人。幼出家苏州通伭寺。天佑三年泉州刺史王延彬请住昭庆。后闽王召居长乐府长庆院,号超觉大师。长兴三年归寂。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杭州海盐孙氏子。初娩胞纯紫色。儿肩腋间。若服伽梨状。逮成童。益俊朗。遂出家于苏之通玄寺。才登戒品。即事南询。至雪峰问云。从上诸圣。传授一路。请师指示。峰默然。棱礼拜而退。峰笑颔之。 一日峰谓棱曰。我寻常向诸人道。南山有一条鳖鼻蛇。汝等出入好看。汝作么生会。棱曰今日堂中大有人。丧身失命。 棱入方丈参。峰云。是什么。棱云今日。天晴好普请。叩激之机。无所疑滞。因述颂曰。万象之中独露身。为人自旨乃方亲。昔时谩向途中觅。今日看来火里冰。天祐三年。受泉州刺史王延彬。以昭庆院。诣师居之。群纳云委。后又居长乐府之长庆院。出世二十馀年。众常不减一千五百。盖其资性能容忍。而慎许可。故受其益者无算云。长兴三年壬辰五月十七日卒。寿七十九。腊六十。
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慧棱。杭州海盐人也。俗姓孙氏。初诞缠紫色胎衣。为童龀日俊朗抗节。于吴苑通玄寺登戒已。闻南方有禅学。遂游闽岭谒雪峰。提耳指订顿明本性。乃述偈云。昔时谩向途中学。今日看来火里冰。如是亲依不下峰顶计三十许载。冥循定业谨摄矜庄。泉州刺史王延彬。召棱住昭庆院禅子委输唯虞后至。及于长乐府居长庆院。二十馀年出世不减。一千五百众。棱性地慈忍不妄许人。能反三隅方加印可。以长兴三年壬辰五月十七日长往。春秋七十九。僧腊六十。闽国王氏私诔之大师号超觉。塔葬皆出官供。判官林文盛为碑纪德云。
僧超慧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字诲机。住宁州黄龙寺。初游岳麓,遇一僧曰,东北行,遇洪即止,逢龙可住。及至黄龙山,有双峰庵,马和尚以法付之而去。后禅侣云集,黄龙一派被天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黄龙山。诲机禅师。清河张氏子。初参岩头。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头曰。你还解救糍么。曰解。头曰。且救糍去。后到玄泉。又问。泉拈起一茎皂角曰。会么。师不会。泉放下作洗衣势。师便礼拜曰。信知佛法无别。泉曰。见甚道理。师曰。某甲问岩头。头曰你解救糍么。救糍也祗是解粘。和尚提起皂角。亦是解粘。所以道无别。泉呵呵大笑。师遂有省。唐天祐中。游化至此山。节帅施俸建宇。奏赐紫衣师号。大张法席。师将顺世。有僧问。百年后钵囊子何人将去。师曰。一任将去。曰。里面事如何。师曰。线绽方知。曰。何人得。师曰。海燕雷声即向汝道。言讫告寂。先是吕岩真人洞宾。京川人。唐末三举不第。偶于长安酒肆。遇钟离权。授以延命术。自尔人莫之究。尝游庐山归宗。书钟楼壁曰。一日清闲自在身。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未几。道经黄龙山。睹紫云成盖。疑有异人。乃入谒。值师击鼓升堂。师见意必吕公也。欲诱而进。厉声曰。座旁有窃法者。吕毅然出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此意如何。师指曰。这守尸鬼。吕曰。争奈囊有长生不死药。师曰。饶君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吕薄讶飞剑胁之。不能入。遂再拜求指归。师诘曰。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吕言下顿契。作偈曰。弃却瓢囊摵碎琴。如今不恋汞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师嘱令加护。
僧诚慧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灵丘人。俗姓李。初出家于五台山,能修戒律,以方术著,不远千里而至者众。后唐庄宗同光时,京师旱,迎至洛下求雨,祷祝数旬,略无征应,惧而遁去。卒年八十,赐号法雨大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李氏。蔚州灵丘人。父母尝为五台之游。共即文殊像前。祷之而生。后真容殿释法润。睹其俊秀。于是劝之出家。而落发登具焉。慧学间经论。性嗜林泉。王子寺沙门湛崇等。久餐令闻。愿挹清规。因相与请为寺主。莅事之暇。转华严经数盈百部。时克用以节度使。据并门。梁太祖。方受唐禅。干戈相寻。中原涂炭。先是克用。与慧有旧。会中流矢。创不时发。念欲见慧。以道衷曲。且托之祈福。慧至。克用躬拜。号之国师焉。庄宗即位。诏赐紫衣。仍赐号。固辞。同光三年十二月。嘱累门人廷圭曰。吾化缘已毕。请自此辞。各宜进道。理无相代。言讫入丈室。右胁而终。寿五十。腊三十。上闻哀悼。丧事遣内侍监护。赐祭三日。阇维收舍利五色。起塔。谥曰法雨。塔号慈云。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兴福篇第九之二
释诚慧。元礼之宗盟祖派。蔚州灵丘之故邑。父母深信注意清凉。因瞻大圣之容。乃乞兴邦之子。既而有孕。遂诞贤童。才当丱年器𠏉天假。自诣台山永为佛子。时真容殿释法顺睹其俊哲。化以苦空。劝舍俗衣令披法服。暨登具足尤习毗尼。自后孤游溪谷多处林泉。有王子寺僧湛崇等。请居兹寺。慧主任之。馀暇内外典教靡舍斯须。供赡精严非不勤恪。恒转华严经数盈百部。每至卷终恳发愿曰。以我捧经之手。救彼苦恼之人。而属武皇与梁太祖日寻干戈中原未定。武皇中流矢。创痛楚难任。思忆慧师翘想焚香。痛苦乃息遥飞雁帛远达鸡园。命下重峦迎归丹阙。武皇躬拜感谢慈悲。便号国师矣。后乞归本寺。金峰显耀玉树相依。九州之珍宝皆来。百寺之楼台普建。庄宗即位诏赐紫衣。次宣师号。慧坚不受。帝复宣。厥后再朝天阙更极显荣。受恩一月却返五台。同光三年乙酉岁十二月。嘱累门人廷圭曰。吾今化缘将毕。为吾进遗表达于宸听。宜各努力理无相代。言讫入丈室右胁而终也。俗龄五十。僧腊三十。帝闻恻怆。遣高品监护丧筵。仍敕赐祭三朝。火烬五色骨存。收取舍利而起塔焉。谥曰法雨塔曰慈云也。
僧行修 朝代:吴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吴越僧。泉州人,俗姓陈,号法真。两耳垂肩。吴越钱镠宝大元年至杭州法相院,依石为室,禅定其中。乾祐初,跏趺而化。赐号宗慧大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出泉州陈氏。少依北岩院。课习经律。年十三乃落发。往受具于长乐府戒坛。年十八。即造雪峰。从存禅师。扣激心法。随众请益。未有趋向。方将辞存游两浙。存指其耳曰。轮郭幸长。垂珰犹短。吾为汝伸之。异日庶几使人睹相发心。于是为举手拽之者三即过肩。后唐天成二年。抵钱唐倾城瞻礼檀。施填委。因卜西关高峰下。考室以居。俄成大院。然脩不事举唱。但终日危坐如木偶。或问宗门事。但一笑而已。出则士女哗逐。戏牵耳于颐下。交结之。时号长耳相和尚。乾祐三年十一月示疾。明年三月中夜坐终。檀越门人以髹枲为永久计。久之复见梦于刺史陈荣曰。吾床坐未完。且而视之。则床坐果不髹枲。趣命工。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行修。号法真。泉南陈氏。家本豪右。尚儒学。师独存心清净。不乐处俗。十三出家。遍参诸方。得法于雪峰禅师存公。师生有异相。耳垂至肩。上过于顶。下可结颐。时号长耳和尚。后唐天成二年。自天台国清寒岩游钱塘。吴越国王待以宾礼。居南山法相院。平昔常募人作福。或问和尚募人作福。未审有何形段。师曰。能遮百丑。乾祐四年仲冬二日。钱氏以诞辰饭僧。问永明。此会有圣僧否。永明曰。长耳和尚乃定光如来化身也。既而永明预戒侍者曰。长耳或来。但云我寝矣。师诣永明。侍者依戒告之。师取永明革履覆之而返。翌日坐逝。门人漆其全身。至今存焉。崇宁二年赐谥崇慧大师。 赞曰。 佛为群生  悲愿叵量  应身衍福  为世津梁 现大人相  双耳悬珰  永明有语  是佛定光
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
释行脩。俗姓陈。泉州人也。少投北岩院出家。小心受课诵念克勤。十三削发。往长乐府戒坛受上品律仪。年始十八参雪峰山存禅师。随众请问。未知诠旨。辞存师言入浙去。存曰。与汝理定容仪。令彼二人睹相发心。遂指其耳曰。轮郭幸长垂珰犹短。吾为汝伸之。双手平曳登即及肩。如是者三。自此长垂见者举目。后唐天成二年丁亥岁入浙中。倾城瞻望檀施纷纷。遂构室于西关高峰。为其宴息。后郁成大院。脩别无举唱默默而坐。人问唯笑而止。士女牵其耳交结于颐下。杭人号长耳和尚。以乾祐三年庚戌岁十一月示疾。动用如平时。以三月中夜坐终。檀越弟子以漆布。今亦存焉后寄梦睦州刺史陈荣曰。吾坐下未完。检之元不漆布。重加工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 【介绍】: 五代时僧。蒲津人,俗姓武。少诣临川,僧净慧一见以为法器。后又谒法眼禅师文益。寻结庐衢州古寺,阅《大藏经》。后周世宗显德初,钱俶迎入西府,受菩萨戒,赐号慈化定慧禅师,居慧日永明院。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道潜。河中府人。姓武氏。初谒清凉法眼。一见异之。许入室。一日问曰。子参请外看甚么经。师曰。华严。法眼曰。总别同异成坏六相是何门摄。师曰。世出世间一切法皆具六相。法眼曰。空具六相否。师不能答。法眼曰。子却问我。师如语而问。法眼曰。空。师言下开悟。法眼曰。子作么生会。师云。空。法眼然之。后因四众士女入寺。法眼曰。律中道隔壁闻钗钏声即名破戒。今睹金银朱紫杂遝。是破戒否。师曰。好个入路。法眼曰。子向后有五百毳徒。而为王侯所重在。师寻辞往三衢古寺阅藏经。钱忠懿王命入府受菩萨戒。署慈化定慧之号。周显德元年。建慧日永明寺。请师居之。为开山始祖。众常五百。果符法眼之记。永明至宋改名净慈。 赞曰。 嶷嶷法器  孕灵河嵩  空华严相  绍法眼宗 名闻霸府  冕玉致恭  永明祖令  杲日当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蒲津武氏子。美容姿。躯干颀硕。匈有七黑子。若魁斗幼依中条山栖岩大通院真寂禅师。薙染。既明戒检。入雁门五台山睹文殊大士。自尔遍历禅会。及见临川崇寿益禅师。顿了心地。阅藏典于衢之古刹。而文殊复现妙相于宴坐中。及诣鄞礼育王塔。见舍利红色。行悬钟外。潜悲喜交集。于是光文大师汇征请于山斋。行普贤忏法三七日。感遍吉降瑞。其所御象鼻。枕道场所。吴越王钱氏迎之入府。授菩萨戒造大伽蓝。慧日永明。以居之。仍宠以慈化定慧禅师之号。月别给俸示优礼也。建隆二年辛酉九月十八日示疾而终。将入棺。白光昼发。十月茶毗于龙井。收舍利无算。有屠者。自以罪恶不可忏悔。展襟向火聚。请求不得。则死于火。斯须获七粒。 开宝庚午。天台韶国师。建塔以葬。癸酉塔顶时起白光。其机缘语句具载传灯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泉州莆田人。初于福州玄沙院出家。后嗣长庆慧棱。闽主迎请住福州报慈院,赐号慧觉大师。世称报慈和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泉州莆田(今福建莆田)人。五代闽时僧。初于福州玄沙院出家。后嗣长庆慧棱。闽主迎请其住福州报慈院,赐号慧觉大师,世称报慈和尚。《祖堂集》卷一二、《景德传灯录》卷二一有传。《祖堂集》卷一三录存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五代时禅僧。嗣灵泉归仁,后住郢州大阳山。《天圣广灯录》卷二四有传,并录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泉州莆田(今福建莆田)人。五代闽时禅僧。出家于龟洋山。后嗣玄沙师备。住福州中塔寺,世称中塔和尚。闽王奏赐紫衣。《祖堂集》卷一一有传。此书录其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河北人。依临济法嗣兴化存奖禅师参禅有悟,嗣兴化奖禅师住汝州南院弘宣禅宗。
释慧明 朝代:后周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钱唐蒋氏子。夙探三学。逮遍参得清凉益公指诀于临川。遂归隐天台之白沙。以究所寤入。玄侣之扣激者。皆摧折莫敢近傍。因以为魔说。而谤詈四起。汉乾祐中。出山。时鄞之翠岩参公。率诸禅德。就僧主思宪院勘辨之。明酬对皆契宗旨。未几。吴越钱氏造大报恩寺以住持迎之。署号圆通普照禅师。玄沙之道赖以振。显德中示寂。时方大暑。众欲即葬之。弟子永安曰我知师请必无葬而阇维焉。获舍利五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或作惠明。五代时僧。杭州钱塘人,俗姓蒋。研核三学,渐入精微。游闽越,至抚州礼法眼文益,遂皈依禅宗。后归浙,隐天台白沙,善机锋,时谓为魔说。乾祐中出山,翠岩令参请其住思宪院。吴越王钱弘俶延请其住杭州大报恩寺,赐号圆通普照禅师。后周世宗显德中卒。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遗身篇第七
释慧明。俗姓蒋。钱塘人也。研覈三学渐入精微。后登闽越殆至临川。礼文益禅师深符正理。悟先所宗不免生灭情见。后回浙隐天台白沙立草寮。有雪峰长庆之风。到者皆崩角摧锋。谓明为魔说。汉乾祐中自山出时。翠岩参公率诸禅伯。于僧主思宪院定其臧否。明之口给无能挫衄。寻汉南国王钱氏造大报恩寺。请以住持。假号圆通普照禅师。然行玄沙正眼非明曷能致此。显德中卒。时酷暑俾欲葬之。有弟子永安曰。知师唯我也。请焚之得舍利五色。一皆圆净。初明炼指为灯。于天台供养。后相继烧三指而勤持课。胁疏衽席。时说法焉。性且刚直言多忤物。是其所短也。
补续高僧传·护法篇
慧明。蒋氏子也。幼岁出家。三学精练。过临川谒法眼。豁然有省。回鄞水。庵居大梅山。吴越部内。禅学虽盛。而以玄沙正宗。筑之阃外。师欲整而导之。一日有禅者至庵。师问曰。近离何处。对曰成都。曰上座离成都到此山。则成都少上座。此间剩上座。剩则心外有法。少则心法不周。说得道理即住。禅客莫能对。又迁止天台白沙庵。有彦明道人者。俊辩自负。来谒师。师问曰。从上先德有悟者否。对曰有之。曰。一人发真归源。十方虚空。悉皆销殒。举手指曰。只今天台山嶷然。知何得销殒去。明张目直视遁去。钱忠懿王。延请问法。命住崇资院。盛谈玄沙法眼宗旨。自是他宗泛学。皆寂然宾服矣。一日忠懿王为法集大会诸山。师问诸老宿曰。雪峰塔铭云。夫从缘而有者。始终而成坏。非从缘而有者。历劫而长坚。坚之与坏。即且止。雪峰只今在何处。老宿不能对。王大说。署圆通普炤禅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9—1001 【介绍】: 宋僧。德清人,俗姓高。幼出家杭州龙兴寺,受业于祥符寺。精南山律,时称“律虎”。兼通六经史书庄老百氏之学。吴越王钱镠署为两浙僧统。随钱俶入朝,太宗召对于滋福殿,赐号通慧大师。真宗咸平初加右街僧录,三年迁左街。卒谥圆明。奉诏撰有《宋高僧传》,另有《物类相感志》、《荀谱》、《内典集》、《外学集》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19—1001 俗姓高,德清(今属浙江)人。后唐明宗天成间,于杭州祥符寺出家。习《南山律》,时称为“律虎”。诗文俊捷,又称为“文虎”。任两浙僧统数十年,赐号明义宗文。吴越纳土,随钱俶入汴京,宋太宗召对,改号通惠大师。不久奉诏撰《宋高僧传》30卷。晚年住汴京天寿寺。《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六、《十国春秋》卷八九有传。著有《宋高僧传》,记唐高宗至宋初三百年间六百多位僧人事迹。另著《大宋僧史略》、《笋谱》、《传载》等书。《宋高僧诗选》、《吴郡志》、《瀛奎律髓》、《南村辍耕录》、《吟窗杂录》等书存诗7首,断句8,《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之。
全宋诗
释赞宁(九一九~一○○一),俗姓高,吴兴德清(今属浙江)人。后唐天祐十六年生,天成中出家,清泰初入天台山(《小畜集》卷二○《左街僧录通慧大师文集序》)。通南山律,时人谓之“律虎”。吴越中,置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宗文。入宋,改赐通慧大师。初补左街讲经首座、知西京教门事。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充右街僧录。三年迁左街(《咸淳临安志》卷七○)。四年卒,年八十三(《释氏疑年录》卷六)。一说咸平二年卒(《释氏稽古略》卷四)。徽宗崇宁四年(一一○五),加谥圆明。有《内典集》一百五十二卷,《外学集》四十九卷。《西湖高僧事略》等有传。今录诗八首。
全唐诗补逸
赞宁,德清高氏子。出家杭州龙兴寺,吴越武肃王署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入宋,至道二年示寂。诗二首。(《全唐诗》无赞宁诗)
全宋文·卷四○
赞宁(九一九——一○○一),俗姓高,其先渤海人,隋末徙居德清县(今浙江德清)。吴越宝正中,舍身杭州灵隐寺为僧,已而入天台山。精于南山律,时人谓之「律虎」。太宗尝召对,赐号「通慧大师」,命充史馆编修。后住东京天寿寺,知西京教门事,充东京右街僧录,寻迁左街。咸平四年卒,年八十三。谥圆明大师,葬龙井。所著有《宋高僧传》三十卷(存)、《大宋僧史略》三卷(存)、《内典集》一百五十卷、《外学集》四十九卷等。见王禹偁《小畜集》卷二○《通惠大师文集序》,《佛祖历代通载》卷一八,《释氏稽古略》卷四,《十国春秋》卷八九本传,陈垣《释氏疑年录》卷六。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赞宁。姓高氏。其先世渤海人。天祐中。师生于吴兴郡之德清金鹅别墅。出家杭之祥符。习南山律宗。著述毗尼。时人谓之律虎。文学日茂。声望日隆。武肃诸王公族咸慕重之。署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宗文。兴国三年。太宗闻其名。诏对滋福殿。延问弥日。改赐通慧。诏修大宋高僧传三十卷。又诏撰三教圣贤事一百卷。初补左街讲经首座。知西京教门事。咸平初加右街僧录。师又著内典集一百五十卷。外学集四十九卷。内翰王禹偁作文集序。极其赞美。及有书称其文辞。末云。所谓时雨降矣。日月出矣。灌溉爝火复何为哉。至道二年示寂。葬龙井坞。崇宁四年加谥圆明。 赞曰。 学富道充  名闻邦国  纶巾屡膺  爰宠其职 史馆译场  削浮纂实  曰古曰今  光明罔极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释赞宁,姓高氏,德清人。初出家于馀杭祥符,后栖灵隐,习南山律宗,著述毗尼,时称“律虎”。钱武肃王钦其声望,署为两浙僧统。宋太祖徵入京锡,号“通慧”,兼赐紫衣。淳化三年,兼翰林史馆编修。宁博物强记,辩语纵横。尝著《通论》,有驳董仲舒、难王充、斥颜师古、證蔡邕非史通等说,王禹偁深服之。兴国三年,太守闻其名,召对滋福殿,延问弥日,更号“通慧”。七年敕修《高僧传》,与新译经同入藏。端拱元年,书成,都三十卷,曰《有宋高僧传》,令弟子显忠拜表进纳,有敕嘉许。略云:“一乘妙道,六度玄门。代有奇人,迭恢圣教。若无纂述,何以显扬。繄尔真流,栖心法苑,成兹编集,颇效辛勤。备观该总之能,深切叹嘉之意。”其所进《高僧传》已令僧录司编入大藏。今赐绢三千匹,至可领也,故兹奖谕,想宜知之。又诏撰《三教圣贤事》一百卷。初补左街讲经首座,知西京教事。咸平中加右街僧录。年七十,入至道九老会,后二年示寂,塔龙井坞。所著更有《内典集》一百五十卷,《外学集》四十九卷。内翰王禹偁为之序,极其赞许。宁博闻多识,虽张茂先不能远过。徐常侍铉仕江南日,尝襆被入直澄心堂,至飞虹桥,马辄不进,裂鞍断辔,箠之流血,掣缰却立,铉遗书赞宁。宁答曰: “下必有海马骨,水火俱不能毁,惟沤以腐糟,随毁者是也。”铉斸之,去土丈馀,果得巨兽骨。上胫可长五尺,膝面下长三尺,髀骨若段柱然,积薪焚三日不动,以腐糟沤之,遂烂焉。徐谔尝画牛一辐,昼啮草栏外,夜则归卧栏中,持以献后主煜,煜献之宋,太宗以示诸臣,无能辨其理。宁曰:“南倭海水或灭,滩碛微露。倭人拾方,诸蚌腊中有馀泪,和色著物则昼隐夜见。沃焦山或风烧飘击,有石落海岸,滴水碧色,染物则昼见夜隐,此二形殆二物所画也。”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九
慧研,乾德中僧。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善慧。崞邑霍氏子。儿时聪慧。有神彩。好弄泥土作浮屠。采花献供为戏。父见而叹曰。此儿释家子。吾失望矣。既长。恐其逸强婚之。居三载。无触染也。父母叱之。师叹曰。生死业轮。欲为其本。三界劳生。爱为其根。无始汩没。吾安能复袭斯愆耶。父母知其志不可夺。听其出家。礼清凉寺成大德为师。成曰。吾家麒麟儿也。教以经典。过目成诵。孜孜为学无或怠。久之。成以三门土木事命诸徒。师曰。幻影浮光。须臾交谢。己躬下事未办。吾安能为他閒事。长无明耶。幸师置我度外可也。乾德间。有司以德行闻。赐号宣秘大师。视篆掌教门事。命下不可辞。勉而就职。僧庶怀来。法林穆肃。临终谓弟子曰。昔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墟。非轻生乐死。知义有所重于身也。吾二十年来。己事未纯。为僧务累。殉轻而遗重。其德亏矣。尔曹勉之。勿踵吾陋迹也。言讫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