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大慈生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胎藏界曼荼罗除盖障院上第五位。主众生自发生慈悲。又名大慈起,慈发生,慈悯慧。梵名昧怛利也。毗廋拿檗多,译言慈发生密号称为慈念金刚。肉色。左手持无忧树。右手于膝上仰掌,立开敷莲。坐赤莲上。
大慈尊
【佛学大辞典】
(菩萨)谓弥勒菩萨。弥勒译言慈也。
【佛学常见辞汇】
指弥勒菩萨。弥勒华译慈氏,以慈得名。心地观经云:「弥勒菩萨法王子,最初发心不食肉,是故得名为慈氏。」
大慈悲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慈大悲也。观无量寿经曰:「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大慈悲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佛之大智慧门之称。门者差别之义。
大慈大悲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菩萨广大之慈悲也。与乐为慈。拔苦为悲。智度论二十七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中略)菩萨大慈于佛为小,于二乘为大。此是假名为大,佛大慈大悲,真实最大。」法华经曰:「大慈大悲,常无懈倦。」
【佛学常见辞汇】
伟大的慈心和悲心。给众生乐叫做慈;拔众生苦叫做悲。
【俗语佛源】
给与欢乐为「慈」,拔除痛苦为「悲」,合称「慈悲」。爱一切众生为大慈,拯救一切受苦受难的人为大悲。佛家以「慈悲为怀,提倡廓然大公的利他精神。佛称」两足尊「,即具足智慧和慈悲。菩萨实行「四无量心」,即慈、悲、喜、舍。唐·王维《燕子龛禅师》诗云:「救世多慈悲,即世无行作。」表明「慈悲」即「救世」之心。佛菩萨心量广大平等,救度一切众生而不见众生之相,故称「大慈大悲」,所谓「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智度论》卷二七)「大慈大悲」常用以称佛。如《说岳》第一回:「我佛原是个大慈大悲之主。」「大慈」、「大悲」又分别指称弥勒、观音两尊菩萨。弥勒(Maitreya)意为「慈氏」,是「未来佛」,当予众生未来之乐,号为「大慈尊」,观音菩萨「救苦救难」,拔除众生今现在之苦。号为「大悲菩萨」。后来,帮助别人、救人于患难之中,都叫做「大慈大悲」、「大发慈悲」。亦用为祈求别人怜悯和帮助的话。如《喻世明言》卷三七:「伏望母亲大人,大发慈悲,优容苦志。」又如茅盾《赵先生想不通》:「啊哟!大少奶奶,大慈大悲的嫂子!下次我再说,罚我烂舌头!」(李明权)
大慈恩寺
【佛学大辞典】
(寺名)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皇太子治,为文德皇后于长安创大慈恩寺,高宗永徽三年,玄奘三藏奏请建大塔,奉安西来之经论梵本佛舍利,塔高二百尺。见稽古史略三。
大慈恩寺三藏
【佛学大辞典】
(人名)玄奘三藏尝住大慈恩寺,故有此号。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卷,唐慧立本等撰。
不动慈救咒
【佛学大辞典】
(真言)不动尊之慈救咒也。(参见:不动明王)
不动慈护咒
【佛学大辞典】
(真言)慈救咒也。
丘慈
【佛学大辞典】
(地名)又曰龟兹,屈支。国名。(参见:龟兹)
同体慈悲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一切众生之身与己身同体一身,而起拔苦与乐之心,谓之同体之慈悲。起信论曰:「一切诸佛菩萨,皆愿度脱一切众生,自然熏习常恒不舍,以同体智力故,随应见闻而现作业。」又曰:「以取一切众生如己身故,而亦不取众生相,此以何义故?谓如实知一切众生及与己身真如平等无别异故。」
有情缘慈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见苦有情而起慈悲也。三种缘慈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见有情受苦即生起慈悲。
【三藏法数】
有情缘慈,亦名众生缘慈。谓菩萨以平等智,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运大慈心而弘济之,令其皆得安乐,是名有情缘慈。
自然慈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师自发之菩萨真慈,谓之自然慈。维摩经观众生品曰:「行自然慈,无因待故。」同注:「肇曰:大乘之道无师而成,谓之自然菩萨真慈。」
如来慈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释尊之右第八位。梵号怛他檗多昧底哩,译言如来慈,密号曰护念金刚。司四无量心中之慈德。肉色,捧荷叶,中盛莲华,著羯磨衣,冥坐于荷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