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猝倒
过度兴奋引起的肌张力突然消失,如过度愤怒或大笑,也常与极其想睡眠有关
疾病突然发作所引起的虚脱状态
《國語辭典》:拍案而起  拼音:pāi àn ér qǐ
拍打桌面,猛然站起,形容十分震怒。如:「听闻人质被撕票,警政署长拍案而起,怒不可遏。」
《漢語大詞典》:拍桌打凳
极言愤怒或发怒。 鲁迅 《二心集·风马牛》:“ 宙斯太太 却偏又是一个很有些嫉妒心的女神。她一知道,拍桌打凳的(?)大怒了一通之后,便将那孩子取到天上,要看机会将他害死。”
分類:愤怒发怒
《國語辭典》:怒火中烧(怒火中燒)  拼音:nù huǒ zhōng shāo
心中升起熊烈的怒火。形容非常愤怒。如:「他虽然怒火中烧,还是百般克制,才没酿成事端。」
《國語辭典》:怒目切齿(怒目切齒)  拼音:nù mù qiè chǐ
张眼瞪视,咬牙切齿。形容愤怒、痛恨到了极点。宋。朱熹答折子民〉:「每读邸报,观其怒目切齿之态,未知将以此身作如何处置。」也作「怒目咬牙」。
《国语辞典》:怒猊抉石  拼音:nù ní jué shí
愤怒的狮子用脚挑动石头。比喻书法的笔力遒劲。《新唐书。卷一六○。徐浩传》:「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云。」亦用以比喻诗文风格刚硬强劲。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杜工部七言古诗,随物赋形,因题立制,如怒猊抉石,如香象渡河。」
《國語辭典》:怒气冲天(怒氣沖天)  拼音:nù qì chōng tiān
怒气直冲天际。形容十分愤怒。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只落的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冲天。」《精忠岳传》第五二回:「牛皋怒气冲天,提锏出营,要杀王佐。」也作「怒火冲天」、「怒气冲霄」、「怒气冲天」。
分類:无比愤怒
《漢語大詞典》:怒噪(怒譟)
愤怒喧哗。宋史·赵挺之传:“ 哲宗 即位,赐士卒緡钱,郡守贪耄不时给,卒怒譟,持白梃突入府。”
分類:愤怒喧哗
《漢語大詞典》:怒火冲天(怒火衝天)
形容愤怒之极,无法抑制。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 程娘子 ﹞怒火冲天,不顾一切地冲向 狗子 拚命。”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六章:“他登时怒火冲天,霍地立起身来……一阵猛扫,把四五个敌人都打倒了。”
分類:愤怒抑制
《國語辭典》:怒不可遏  拼音:nù bù kě è
愤怒到不能抑制的地步。形容愤怒之极。《官场现形记》第二七回:「却说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也作「怒不可抑」。
分類:愤怒抑制
《國語辭典》: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拼音:nù cóng xīn shàng qǐ,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
(谚语)人在极度愤怒时,恶念就会产生出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那二人听得。便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文明小史》第五○回:「一听此话,不觉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站起身来,伸手过去,就在那骂他的人身上打了一拳。」
《漢語大詞典》:怒喝
愤怒地大声喊叫或斥责。
《國語辭典》:恼火(惱火)  拼音:nǎo huǒ
恼怒发火。如:「情绪暴躁的人容易恼火。」
《國語辭典》:神怒人怨  拼音:shén nù rén yuàn
鬼神震怒,人民痛恨。形容为非作歹,罪大恶极,引起众怒。《晋书。卷七七。殷浩传》:「神怒人怨,众之所弃。倾危之忧,将及社稷。」也作「神怒民痛」、「神怒民怨」。
《漢語大詞典》:闷怒(悶怒)
郁闷愤怒。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二:“ 宙士 抖擞着威风,更庄严的正坐着,暗地里在寻思着怎样开始发泄他的久已不能忍耐的闷怒。”
分類:郁闷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