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51—前479 【介绍】: 春秋时鲁国陬邑人,名丘,字仲尼。先世为宋贵族。少贫贱,曾任委吏、乘田、中都宰,鲁定公时官至司寇。因不满鲁国执政季桓子所为,去鲁而周游卫、宋、陈、蔡、齐、楚等国,皆不为所用。晚年返鲁,聚徒讲学,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余人。传曾整理《》、《》等古代文献,删定鲁史《春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为儒家学派创始者,其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汉代以后,儒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孔子被尊为圣人,历代加封“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等号。今存《论语》,为研究其思想学说之资料。
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子讳丘,字仲尼。其先宋人,殷之后,避难奔鲁,为鲁人。初仕季氏,为委吏乘田,定公以为中都宰、司空、司寇。去职,遍游诸国,不遇。哀公十六年卒,年七十三,或云年七十二。司马迁尊为至圣,今称「至圣先师。」赞《》,删《》、《》,正礼乐,作《春秋》《孝经》。弟子纪录绪言为《论语》,皆在学官,唯《乐经》不传。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一
明感。本姓朱。高平人也。世奉大法经。为虏贼所获。欲以为妻。备加苦楚。誓不受辱。谪使牧羊经历十载。怀归转笃反途莫由。常念三宝兼愿出家。忽遇一比丘就请五戒。仍以观世音经授之。因得习诵昼夜不休。愿得还家立五层塔。不胜忧念逃走东行。初不识路昼夜兼涉。径入一山见有斑虎。去之数步初甚恐懅小却意定心愿逾至。遂随虎而行。积日弥旬得达青州。将入村落虎便不见。至州复为明伯连所虏。音问至家夫儿迎赎。家人拘制其志未谐苦身。勤精三年。乃遂专笃禅行戒品无𮘧。脱有小犯辄累晨忏悔要见瑞相然后乃休。或见雨花。或闻空声。或睹佛像。或夜善梦。年及桑榆操行弥峻江北子女师奉如归。晋永和四年春与慧湛等十人。济江诣司空公何充。充一见甚敬重于时京师未有尼寺。充以别宅。为之立寺。问感曰。当何名之。答曰。大晋四部今日始备。檀越所建皆造福业。可名曰建福寺。公从之矣。后遇疾少时便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3 【介绍】: 隋弘农华阴人。杨素子。以父军功位至柱国。父死袭爵,迁礼部尚书。爱重文学,四方知名士多趋其门。在朝文武又多系其父故将旧吏,名重于世,帝甚忌之。炀帝大业九年二次征辽之役,奉命督粮黎阳。时朝政日非,百姓苦于役,天下紊乱,乃于黎阳起兵谋废帝立秦王杨浩,从之者十余万。南下围攻东都,月余不克。转向西图关中,至阌乡,追兵至,战败。令弟杨积善抽刀砍杀之。
全隋文·卷二十五
玄感,素子。开皇中,以父军功,授仪同,加上开府、大将军。仁寿初,进柱国。出为郧州刺史,转宋州刺史。大业中,拜鸿胪卿,袭爵楚国公,迁礼部尚书。以辽东之役发兵反,败死。
刘感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8 【介绍】: 唐岐州凤泉人。高祖武德初,以骠骑将军从长平王李叔良镇泾州。薛仁杲攻泾州,城几陷,叔良援兵至,仁杲解围去。感与叔良出战,感为仁杲所执。仁杲复围泾州,令言援军已败,劝城降。感许之,至城下,大呼秦王数十万众将至。仁杲怒杀之。
李感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曹州离狐人。李绩少弟。有志操,年十五,为王世充所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并州太原人,俗姓侯。学业精深,尤精于《瑜伽论》。高宗征为翻经大德,参义净译场。高宗悦之,授昌平县公。后住洛阳佛授记寺。终年六十余。著有《义门》。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侯氏。太原人也。仪容瑰丽。学业优赡。于瑜伽论。左所如意高宗诏为译经大德。又与胜庄大仪等。同参义净译场。对扬称旨。封昌平县开国公。累井田至三千户。上赐赞曰。河汾之秀。山岳之英。早袪俗累。夙解尘缨。缁门仰德。绀宇驰声。式亚龙树。爰齐马鸣教门歆艳焉。后充河南佛授记寺都维那。顷之升寺任。中外肃然。卒年六十馀。著义门。行于世。
宋高僧传·卷第四 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德感。姓侯氏。太原人也。仪容瑰丽学业精赡。众典服勤于瑜伽论特振声彩。天皇大帝徵为翻经大德。又与胜庄大仪等同参义净译场。对敡受赐言谢浏亮。帝悦寻授封昌平县开国公累井田至三千户。帝为赞曰。河汾之宝。山岳之英。早祛俗累。夙解尘缨。缁门仰德。绀宇驰声。式亚龙树。爰齐马鸣。为时君之所贵为若此也。御制风行缁伍荣之。后充河南佛授记寺都维那。晚升寺任中外肃然。终年六十馀。著义门行于世。如其七方便人回心渐顿悟义。与湛法师。为勍敌耳。故交绥而退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未详姓氏乡里。好学力行。四方仰以模范。独疑诸经论。所谓念佛之效不假宿昔。而即生安养。遂谒善导而问之。导曰。子传教度人。若乃开讲。为自信而后讲。为复不自信而姑讲。以肆欺邪。答曰。诸佛诚言不信不讲。导曰。审如所见。则诸经论所谓念佛往生。又岂魔说哉。于是入道场三七日。自以罪障深重。不睹灵瑞为恨。便欲绝粒毕命。导弗许。更令精进。三年后。果见金色玉毫。證念佛三昧。述决疑论七卷。合掌面西而逝。
宋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怀感。不知何许人也。秉持强悍精苦从师。义不入神未以为得。四方同好就雾市焉。唯不信念佛少时径生安养。疑冰未泮遂谒善导用决犹豫。导曰。子传教度人。为信后讲为渺茫无诣。感曰。诸佛诚言不信不讲。导曰。若如所见令念佛往生。岂是魔说耶。子若信之至心念佛当有證验。乃入道场三七日不睹灵瑞。感自恨罪障深。欲绝食毕命。导不许。遂令精虔三年念佛。后忽感灵瑞。见金色玉毫便證念佛三昧。悲恨宿垢业重妄搆众愆忏悔发露。乃述决疑论七卷(即群疑论是也)。临终果有化佛来迎。合掌面西而往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濮州鄄城人。擢明经高第。纪王慎为兖州都督,命其子往受业。武周天授中直弘文馆。武则天行郊祀,元感预草仪具,转四门博士。中宗即位,进加朝散大夫、崇文馆学士。博学、著述颇丰。有《尚书纠缪》、《礼记绳愆》、《春秋振滞》,又注《孝经》、《史记》。
高霞寓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2—826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少读《春秋》、《左传》及孙、吴兵法。从高崇文击刘辟有功,拜彭州刺史。俄代崇文为长武城使,封感义郡王。宪宗元和中与诸将讨王承宗,独有功,诏藏所获铠仗于神策库以旌之。累拜振武、邠宁节度使。以疽发首,求归阙下,授右金吾卫大将军,途次奉天而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建州人。善讴歌,声韵悠扬。尤善为词,李璟宴臣,命其奏《水调》词,感化唯歌“南朝天子爱风流”一句。璟悟,覆杯叹曰:“使孙陈二主得此一句,不当有衔璧之辱也。”李煜即位,以词札上,煜优赏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少聪敏多识,善为词,出口谐捷,滑稽无穷。又善讴歌。初隶光山乐籍,后事南唐,为乐部歌板色。中主尝乘醉命其奏水调词,感化唯歌“南朝天子爱风流”一句。中主由是感悟,颇宠爱之,手写《浣溪沙》词二首赐之。后主即位,感化以所赐词献上,又获后主赏爱。感化善诗,中主尝宴于苑中,有白野鹊飞集,遂令其赋诗,应声而成。生平见马令《南唐书》卷二五、《缃素杂记》卷七、《诗话总龟》前集卷四八、《十国春秋》本传。《全唐诗》存诗2首、断句1联,《全唐诗续拾》补1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感兴吟,姓名未详,桐江(今浙江桐庐)人。月泉吟社第四十八名。事见《月泉吟社诗》。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慈感。潼川杜氏子。面目严冷。孤硬秀出。丛林时谓。感铁面。首众僧于江州承天。时佛印元禅师。将迁居蕲州。斗方誉于郡守。欲使嗣续之。召语其事。感日。某念不及此。和尚终欲推出。为众粥饭主人。共成丛席。不敢忘德。然若使嗣法。则某自有师矣。佛印心服。业已言之。因成就不敢复易。遂开法。为黄龙子。名重一时。居常悬包。倚杖于方丈。不为宿夕计。郡将以下皆信敬。有太守。新下车。以事临之。感笑作偈。投郡庭不揖而去。偈曰。院是大宋国里院。州是大宋国里州。州中有院不容住。何妨一钵五湖游。太守使人追之。已渡江矣。后住南岳福严。终于所居。而塔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应之。仁宗天圣二年省试第一,授湖州归安主簿。九年,中书判拔萃科,授江州军事推官。官至殿中丞。以咏红梅词知名。
全宋诗
吴感,字应之,吴都(今江苏苏州)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九年,中书判拔萃科,以湖州归安县主簿授江州军事推官(《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之三)。官至殿中丞。《吴郡志》卷二五有传。
感天后 朝代:西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辽德宗后,姓萧,名塔不烟。德宗卒,子耶律夷列年幼,遗命权秉国政,号感天皇后,称制,改元咸清,在位七年。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感芝,苕城人。见铁网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