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70,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兴感
愧感
哀感
心感
感怍
至感
感怆
欣感
上感
伤感
感悰
感风
感戢
灵感
感化
《骈字类编》:兴感(兴感)
北史刘璠傅尝卧疾居家对雪兴感乃作雪赋以遂志焉
《漢語大詞典》:愧感
感谢。《三国演义》第三七回:“老母在此,幸蒙慈念,不胜愧感。”
分類:感谢
《漢語大詞典》:哀感
(1).谓悲伤感动他人。 晋 张华 《元皇后哀策文》:“孰云不怀,哀感万夫。”南史·刘杳传:“﹝ 刘杳 ﹞十三丁父忧,每哭,哀感行路。”
(2).悲伤的感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丧家朔望,哀感弥深。” 唐 韩愈 《宪宗崩慰诸道疏》:“伏惟攀慕永痛,哀感难胜。” 叶圣陶 《线下集·潘先生在难中》:“生离死别的哀感涌上心头。”
《漢語大詞典》:心感
(1).谓人心感化。 唐 白居易 《王泽流人心感策》:“泽流心感,而天下不太平者,未之有也。”
(2).心里感动,感激。 元 范康 《竹叶舟》楔子:“累蒙书召,小生非不心感,但是我萤窗雪案,辛苦多年,自谓功名唾手可拾,岂知累科下第,惶恐难归,以此拜访无颜。”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 张姑娘 又把 十三妹 的形容举止并定亲以前怎样先私下问他许多的话都倾心吐胆的告诉了婆婆。 安太太 更是心感。”
《漢語大詞典》:感怍
感激惭愧。 宋 王安石 《与孟逸秘校手书》之三:“鷴已领得,感怍。当有原给之直,幸示下!” 明 张居正 《答宗伯董浔阳书》:“贤郎 春元 至,再辱台翰……捧读再三,感怍兼抱。”
分類:感激惭愧
《國語辭典》:至感  拼音:zhì gǎn
1.极其感激,常为书信用语。
2.至诚的感通。《南史。卷六。梁武帝本纪上》:「公永言惟孝,至感通神,恭严祀典,祭有馀敬。」
《國語辭典》:感怆(感愴)  拼音:gǎn chuàng
感伤。《明史。卷一八八。石天柱传》:「即易服待罪。闻者皆感怆,而帝不悟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正在感怆,抬头望去,远远草丛中一物突高,移步往前一看,却是床大一个败龟壳。」
分類:感慨悲伤
《漢語大詞典》:欣感
欣喜感激。 唐 韩愈 《贺太阳不亏状》:“欣感之诚,实倍常品。” 宋 苏轼 《贺蒋发运启》:“某窜流已久,衰病相仍,方称庆之未皇,忽移书之见及,欣感之幸,笔舌难宣。”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一:“谬误之处,倘蒙指教,不胜欣感。”
分類:欣喜感激
《骈字类编》:上感
吴志周鲂传中夜仰天告誓星辰精神之微岂能上感 隋书苏威传人有奏威与突厥阴图不轨大理簿责威威自陈精诚不能上感瑕衅屡彰帝闵而释之 张说葛涒墓志哀戚之情上感饰终之术下流默钱起泰阶六符赋人迹其卑凭至诚而上感天象守 因列宿而下呈 杜甫北游诗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上白居易詶卢秘书二十韵诗 感君犹念傍惭友或推
分类:上感
《國語辭典》:伤感(傷感)  拼音:shāng gǎn
有所感触而悲伤。宋。柳永 满江红。万恨千愁词:「添伤感,将何计?空只恁,厌厌地,无人处思量,几度垂泪。」《红楼梦》第六七回:「且说宝玉送了黛玉回来,想著黛玉的孤苦,不免也替他伤感起来。」
《漢語大詞典》:感悰
(1).感激高兴。 宋 王安石 《答定海知县启》:“窃邑海旁,得邻境上,布私书之未暇,辱重问以相先,惟知感悰,岂易缕指?”
(2).感慨的心情。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梦神》:“离魂感悰,牕寒夜空,不禁斜月疎鐘。”
《漢語大詞典》:感风(感風)
(1).谓中风。新唐书·李德裕传:“帝暴感风,害语言。”
(2). 宋 代太学诸生请假外宿,例以“感风”为辞。参见“ 感风簿 ”。
《漢語大詞典》:感风簿(感風簿)
宋 代太学诸生请假外宿的登记簿。例以“感风”为名,故称。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十:“ 沈存中 云:‘馆阁每夜轮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则虚其夜,谓之豁宿……名下书肠肚不安,免宿。’故馆阁宿歷,相传谓之‘害肚歷’。余为太学诸生请假出宿,前廊置一簿,书云‘感风’,则‘害肚歷’,可对‘感风簿’。”
《漢語大詞典》:感戢
犹感激。 宋 司马光 《与范尧夫经略龙图书》:“ 光 今日忝窃,皆由 尧夫 素加诲诱,重以推挽,其感戢固不在言。” 明 张居正 《答抚院辛公应乾书》:“兹承照察垂示,此公相信之深也,感戢。” 明 无名氏 《四贤记·寻亲》:“小儿赖君照拂,老夫感戢无涯。”
分類:感激
《國語辭典》:灵感(靈感)  拼音:líng gǎn
1.灵验有感应。《西游记》第六回:「话表南海普陀落伽山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自王母娘娘请赴蟠桃大会,与大徒弟惠岸行者,同登宝阁瑶池。」《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弟子有恨在心,望菩萨灵感报应则个。」
2.思考活动中,忽然出现且超越平时思考层面的想法。如:「作文不能只靠灵感,要多方面充实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修辞技巧,才会有进步。」
《國語辭典》:感化  拼音:gǎn huà
感动他人,使变化气质、弃恶从善。《三国演义》第二回:「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这件事可小可大,果然是个不孝之子,也应该设法感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