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48,分37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类感
感痛
动感
霜露感
凄感
临感
善感
后感
触感
感达
感皇恩
感私
感咏
痛感
流感
《漢語大詞典》:类感(類感)
谓同类互相感应。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又云:物无妄然,必以类感云云。斯言果然,则类感之物,轻重必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序《乾》四德,则句句相衔;龙虎类感,则字字相儷。”
《漢語大詞典》:感痛
感伤悲痛。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是故 陈餘 、 张耳 老相全(禽)灭,而无感痛。” 黄远庸 《北京黄花冈纪念会》:“故今日之追悼会,对於死义诸人,不应当感痛,应当羡慕,此在会同人当知之者。”
《国语辞典》:动感(动感)  拼音:dòng gǎn
形容人活泼热烈、魅力十足。如:「动感巨星」、「动感女郎」。
《漢語大詞典》:霜露感
见“ 霜露之感 ”。
《漢語大詞典》:霜露之感
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郑玄 注:“非其寒之谓,谓悽愴及怵惕,皆为感时念亲也。”后因以“霜露之感”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 唐 王勃 《为原州赵长史请为亡父度人表》:“臣霜露之感,瞻彼岸而神销;乌鸟之诚,俯寒泉而思咽。” 唐 白居易 《大唐故贤妃京兆韦氏墓志铭》:“妃先以《采蘩》之诚奉于上,故能助霜露之感,荐于九庙。” 宋 曾巩 《中大夫尚书左丞蒲宗孟父师道赠太子少师制》:“所以称其显亲之心,慰其霜露之感。”亦省作“ 霜露感 ”。 宋 王安石 《驾自启圣还内》:“天子当怀霜露感,都人亦嘆鼓簫悲。”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先畴旧德忆京尘,眷念清门下士贫。二十餘年霜露感,《麦舟》重到 浦 南新。”
《漢語大詞典》:凄感(淒感)
悲愤感伤。 晋 傅亮 《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故老掩涕,三军悽感。瞻拜之日,愤慨交集。”
凄恻感慨。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 畀太原 举家读之,莫不凄感万状。”
《国语辞典》:临感(临感)  拼音:lín gǎn
临别的愁绪。唐。韦应物〈送阳氏女〉诗:「居閒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國語辭典》:善感  拼音:shàn gǎn
容易引发感触。如:「多愁善感」。
《骈字类编》:后感(后感)
嵇康荅难养生论夫不虑而欲性之动也识而后感智之用也 潘岳夏侯常侍诔见前思下
《漢語大詞典》:触感(觸感)
因接触而引起反应。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九锺》:“九钟将鸣,凌霜乃落,气之相应,触感而作。”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序》:“夫 韩婴 作《传》,聿兴触感之情; 匡鼎 説,颇适解颐之趣。” 马其昶 《〈古文辞类纂〉标注序》:“夫文字之见,随所触感,各肖其性识才学以出,其浅深高下不同之致,奚啻九级之臺乎?”
《漢語大詞典》:感达(感達)
犹感通。 北齐 魏收 《册命齐王九锡册文》:“王孝悌之至,通於神明,率民兴行,感达区宇。”
分類:感通
《漢語大詞典》:感皇恩
词调名。本 唐 教坊曲名。 天宝 十三载,改金风调《苏莫遮》《感皇恩》。又名《人南渡》《迭萝花》。其曲有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字等七体。皆双调。参阅《词谱》卷十五。
《漢語大詞典》:感私
考虑自私自利的事。吕氏春秋·知分:“古圣人不以感私伤神,俞然而以待耳。” 高诱 注:“感念私邪,伤神性也。”
《漢語大詞典》:感咏(感詠)
感激咏颂。晋书·隐逸传·夏统:“先公惟寓 稽山 ,朝会万国,授化鄙邦,崩殂而葬。恩泽云布,圣化犹存,百姓感咏,遂作《慕歌》。”
分類:感激
《國語辭典》:痛感  拼音:tòng gǎn
深刻的感觉到。如:「这种人让人痛感厌恶!」
《漢語大詞典》:流感
流行性感冒的省称。 孙犁 《澹定集·致韩映山信》:“希望你注意身体, 天津 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