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感觉(感覺)  拼音:gǎn jué
1.内心的感受。如:「对方无微不至的呵护,让她心头满是幸福的感觉。」
2.由感官将外界的刺激传达至神经,而于大脑产生识别的反应。
3.感到、觉得。如:「今天的天气令人感觉十分舒畅。」
《国语辞典》:共同感觉(共同感觉)  拼音:gòng tóng gǎn jué
感官与感官间,因受刺激而产生相同的感觉。也称为「连带感觉」、「牵连感觉」。
《国语辞典》:超感觉(超感觉)  拼音:chāo gǎn jué
一些无法以人类正常的感官功能加以解释的知觉现象。如预知、透视、心电感应等。
《國語辭典》:感觉器官(感覺器官)  拼音:gǎn jué qì guān
动物体受刺激时,首先感受到的器官。如眼、耳、舌、鼻、皮肤等。可将所受刺激变为神经冲动,并通过感觉神经,传达至中枢。
《漢語大詞典》:第六感觉(第六感覺)
指眼、耳、鼻、舌、身五官所属的视、听、嗅、味、触觉五种感觉以外的敏锐感觉。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三章:“ 郭世富 既不是看见,也不是听见,大约是靠第六感觉,知道有人指点他。”亦省称“ 第六感 ”。 郭沫若 《其他·鸡之归去来》:“ 安娜 以她那女性特别锐敏的第六感断定﹝鸡﹞是被人偷了。”
《國語辭典》:知觉(知覺)  拼音:zhī jué
1.知道、察觉。《西游记》第三九回:「但恐官家有人知觉,泄漏我的事机,反为不美。」《儒林外史》第一三回:「休使他知觉逃走了,不好回文。」
2.感官接受外界讯息,抽取特徵及加以组织,并参照过去的知识与经验,而获得对外界刺激的了解。例如:透过视网膜接收到「蘋果」的视觉刺激,经由视觉处理而得到「蘋果」的立体形状与颜色,并参照过去的相关经验而辨识出「蘋果」。
《國語辭典》:意识(意識)  拼音:yì shì
1.泛指一切精神活动。如知觉、记忆、想像等皆属之。
2.觉察、警悟。如:「他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3.佛教用语。对一切现象能产生分别作用的心。《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一:「意识相应散慧,名为计度分别。」
《國語辭典》:生涩(生澀)  拼音:shēng sè
1.形容果实未熟时,辛麻苦涩的味道。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今唐邓间多大柿,其初生涩,坚实如石。」
2.形容不流畅、不润滑、不圆熟。如:「文辞生涩」。宋。王安石 次韵徐仲元咏梅二首之一:「玉笛悲凉吹易散,冰纨生涩画难亲。」元。鲁贞〈题赵章泉诗后〉:「用字生涩,鍊句强硬。」
3.钝锈不利。元。郝经 冤鐍叹诗:「铁簧生涩深金苔,沴气缠结埋阴霾。」
《國語辭典》:烧心(燒心)  拼音:shāo xīn
1.非常焦急、忧虑。《三侠五义》第二五回:「别顽笑呀!我是烧心的事。你们这是甚么劲儿呢?」
2.胃部烧灼难受。如:「辣椒吃多了容易烧心,还是少吃为妙。」
3.包心蔬菜的菜心因病变而发黄。如:「白菜烧心儿了,真可惜!」
《漢語大詞典》:渗渗(滲滲)
(1).寒冷貌。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一折:“觉一阵渗渗的身上冷。”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二折:“就着这凉渗渗席垫着我这脊梁。”
(2).指因害怕而产生发冷的感觉。《醒世姻缘传》第四五回:“我不知怎么,只见了他,身上渗渗的。”
《漢語大詞典》:五虑(五慮)
指耳、目、口、鼻、心五种器官的感觉。管子·水地:“痴蹇而为人,而九窍五虑出焉。” 尹知章 注:“五虑,谓耳、目、鼻、口、心也。”
分類:器官感觉
《國語辭典》:预警(預警)  拼音:yù jǐng
事发之前所显现的警示徵兆。如:「在毫无预警之下,这家公司突然宣布倒闭,让员工不知何去何从。」
《漢語大詞典》:饿火(餓火)
指饿得难受的感觉。 王汶石 《土屋里的生活》:“ 罗超 先说他不想吃饭,可是究竟敌不过肚子里的饿火,终于跟 江波 去了。”
分類:难受感觉
《漢語大詞典》:昏胀(昏脹)
指头脑充塞昏沉难受的感觉。 老舍 《骆驼祥子》三:“他的头是那么虚空昏胀,仿佛刚想起自己,就又把自己忘记了。”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 小卞 的心往下一沉,头脑昏胀起来。”
《漢語大詞典》:腻心(膩心)
指某种事物使人产生厌恶或肮脏的感觉。 许杰 《枯朽与摧拉》:“我却从这许多钻出头来的蛀虫,立刻就想起了这无可收拾的溃烂的苹果的情形,惹上一阵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