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8,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异文
怀情
情热
古兴
情故
情词
生涩
蕴积
不睦
涵蓄
情变
前情
母爱
色授
抑情
《國語辭典》:异文(異文)  拼音:yì wén
通假字和异体字的统称。相对于正字而言。如「迹」是「迹」的异文。
《漢語大詞典》:怀情(懷情)
(1).谓不动感情。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刘参军》:“ 刘灵 善闭关,怀情灭闻见。”
(2).犹含情。 南朝 梁 范云 《赠张徐州稷》诗:“怀情徒草草,泪下雨霏霏。”
《漢語大詞典》:情热(情熱)
感情热烈;热情。 叶圣陶 《倪焕之》十六:“母亲看儿子情热到这样程度,说得过分一点就是痴。” 郭小川 《厦门风姿》诗:“哦,这不过是祖国的一地,却凝聚了祖国的多少豪气!山鹰从这里越过,都要鸣响它那饱含情热的风笛!”
《漢語大詞典》:古兴(古興)
思古的兴味与感情。 唐 颜真卿 皎然 《登岘山观李左相石尊联句》:“览事古兴属,送人归思繁。”
分類:兴味感情
《漢語大詞典》:情故
(1).犹情素。真挚的感情。 三国 魏 曹植 《当来日大难》诗:“日苦短,乐有餘,乃置玉樽办东厨,广情故,心相於。”
(2).故旧之情。 唐 刘禹锡 《岁夜咏怀》:“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唐 李德裕 《论田群状》:“臣与 田肇 兄弟,唯识其面,未尝交言……岂敢稍涉情故,罔惑圣听。”
《漢語大詞典》:情词(情詞)
(1).犹口供。《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郡王大怒,将 新荷 送交府中五夫人勘问。 新荷 供説:‘我与 可常 奸宿有孕。’五夫人将情词覆恩王。”
(2).感情与言词。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二赋情词悲壮,韵调鏗鏘,与歌诗何异。”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催试》:“只怕你春云载笔无情况,因此公车不忍匆匆上,慢劳你劝驾情词畅。”
(3).陈情之词。 明 李东阳 《求退录》二:“伏望圣明检臣前项二次所奏情词,许臣致仕。”
《國語辭典》:生涩(生澀)  拼音:shēng sè
1.形容果实未熟时,辛麻苦涩的味道。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今唐邓间多大柿,其初生涩,坚实如石。」
2.形容不流畅、不润滑、不圆熟。如:「文辞生涩」。宋。王安石 次韵徐仲元咏梅二首之一:「玉笛悲凉吹易散,冰纨生涩画难亲。」元。鲁贞〈题赵章泉诗后〉:「用字生涩,鍊句强硬。」
3.钝锈不利。元。郝经 冤鐍叹诗:「铁簧生涩深金苔,沴气缠结埋阴霾。」
《漢語大詞典》:蕴积(藴積)
(1).蕴藏;积聚。 梁启超 《〈史记·货殖列传〉今义》:“ 中国 数千年未闢之地利,藴积以俟今日。”《文汇报》1983.2.22:“火山底下蕴积的地压越大,熔岩喷射得越高。”
(2).指郁结在心中的某种思想感情。 三国 魏 曹植 《陈审举表》:“使臣得一散所怀,攄舒藴积,死不恨矣。” 唐 刘禹锡 《〈彭阳唱和集〉后引》:“输写藴积,相视泫然。”
《国语辞典》:不睦  拼音:bù mù
感情不和谐、相处不融洽。《三国演义》第五六回:「若知孙、刘不睦,操必使人勾结刘备。」《红楼梦》第六一回:「于是又有素日一干与柳家不睦的人,见了这般,十分称愿,都来奚落嘲戏他。」
《國語辭典》:涵蓄  拼音:hán xù
1.蕴藏于内而不宣露在外。也作「含蓄」。
2.词意未尽,耐人寻味。也作「含蓄」。
《國語辭典》:情变(情變)  拼音:qíng biàn
情感的变化。如:「我们希望经过情变后,对于感情的看法能更成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故铺观列代,而情变之数可监。」
《國語辭典》:前情  拼音:qián qíng
旧情、昔日情谊。如:「虽已经过多年,他仍是前情难忘,依恋不舍。」
分類:先前感情
《國語辭典》:母爱(母愛)  拼音:mǔ ài
母亲对儿女的爱。如:「母爱是伟大的。」《新唐书。卷八三。诸帝公主列传。中宗八女》:「内倚母爱,宠倾一朝,与安乐宜城二主、后媦郕国崇国夫人争任事,赇谒纷纭。」
《漢語大詞典》:色授
用神色传递内心的感情。多指男女之间的情爱。 唐 张柬之 《大堤曲》诗:“魂处自目成,色授开心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每作房中之戏,招与共事,两情益篤,时色授而手语之。”参见“ 色授魂与 ”。
《國語辭典》:色授魂与(色授魂與)  拼音:sè shòu hún yǔ
形容彼此神交心会,情投意合而不著痕迹。汉。司马相如 上林赋:「长眉连娟,微睇绵藐,色授魂与,心愉于侧。」《聊斋志异。卷一。娇娜》:「得此良友,时一谈宴,则『色授魂与』,尤胜于『颠倒衣裳』矣。」也作「色授魂予」。
《漢語大詞典》:抑情
克制感情。 汉 班昭 《东征赋》:“酌罇酒以弛念兮,喟抑情而自非。”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欲坐望显报者,或抑情忍欲,割弃荣愿。” 明 高明 《琵琶记·风木馀恨》:“事当逆来顺受,抑情就礼通古今。”
分類:克制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