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16,分4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愚溪
愚直
愚戆
愚昧
愚恳
愚言
愚心
愚谷
愚鲁
疏愚
颛愚
戆愚
愚贤
愚拙
大愚
《漢語大詞典》:愚溪
(1).水名。在 湖南省 永州市 西南。本名 冉溪 。 唐 柳宗元 谪居于此,改其名为 愚溪 ,并名其东北小泉为 愚泉 ,意谓己之愚及于溪泉。见 柳宗元 《愚溪诗序》《愚溪对》。 宋 苏轼 《故周茂叔先生濂溪》诗:“应同 柳州 柳 ,聊使 愚溪 愚。” 清 赵翼 《旅宿暨阳》诗:“ 亢仓 畏垒 非逃祝, 子厚 愚溪 拟卜廛。”
(2).代指 柳宗元 。 元 陈孚 《永州》诗:“昔日 愚溪 何自苦? 永州 犹未是天涯。”
《國語辭典》:愚直  拼音:yú zhí
鲁直急切,昧于事理。为自谦之词。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诗:「朗鉴在愚直,皇天实照临。」宋。苏辙 为兄轼下狱上书:「惟是赋性愚直。」
《國語辭典》:愚戆(愚戇)  拼音:yú zhuàng
痴騃、鲁直。《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不想李某愚戆,不习礼法,触忤了副大使,实系某之大罪。」
《國語辭典》:愚昧  拼音:yú mèi
愚笨无知,不明事理。晋。郭璞〈蚍蜉赋〉:「伊斯虫之愚昧,乃先识而似悊。」《旧唐书。卷一三八。贾耽传》:「臣虽愚昧,夙尝师范,累蒙拔擢,遂忝台司。」
《漢語大詞典》:愚恳(愚懇)
犹愚衷。谦指己意。 唐 康骈 剧谈录·王侍中题诗:“今日陪奉英髦,不免亦陈愚恳。”
《漢語大詞典》:愚言
谦指自己的言论。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伏惟不以己长退人,察愚言而矜怜之。”
分類:自己言论
《漢語大詞典》:愚心
(1).愚拙之心。韩非子·说林上:“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2).犹愚诚。汉书·贡禹传:“臣 禹 不胜拳拳,不敢不尽愚心。” 三国 魏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窃闻明公固让,臣等眷眷,实有愚心。”
(3).谦称自己的意见。后汉书·虞诩传:“ 詡 闻之,乃説 李脩 曰:‘窃闻公卿定策当弃 凉州 ,求之愚心,未见其便……弃之非计。’” 清 方苞 《与顾用方论治浑河事宜书》:“僕之愚心,欲循 三角淀 之外,迤邐而南,别开一河。”
《漢語大詞典》:愚谷
(1).见“ 愚公谷 ”。
(2).借指隐者。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序》:“若非隐沦之愚谷,是谓 高阳 之狂生者也。”
分類:隐者
《國語辭典》:愚公谷  拼音:yú gōng gǔ
1.地名。位于山东省临淄县西。相传谷中老人因知狱讼不公,听任少年持去所买小马,傍邻以为愚,遂取谷名为愚公谷。
2.比喻归隐的地方。唐。王维 愚公谷诗三首之三:「借问愚公谷,与君聊一寻。」
《國語辭典》:愚鲁(愚魯)  拼音:yú lǔ
愚昧鲁钝。宋。苏辙〈东方书生行〉:「东方书生多愚鲁,闭门诵书口生土。」《三国演义》第三八回:「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漢語大詞典》:疏愚
亦作“疎愚”。 粗疏笨拙;懒散愚昧。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况 稹 早岁而孤,资性疎愚。” 唐 方干 《偶作》诗:“若於巖洞求伦类,今古疏愚似我多。” 宋 苏轼 《谢赐对衣金带马表》之一:“伏念臣少而拙訥,老益疎愚。”
《漢語大詞典》:颛愚(顓愚)
(1).愚昧,笨拙。 唐 陈子昂 《上军国机要事》:“乃被逆贼诈造官军文牒,诬召 怀昌 。 昌 等顓愚,无备陷没。” 宋 司马光 《谢胡文学惠水牛图二卷》诗:“所嗟性顓愚,雅不晓佳画。” 清 刘大櫆 《程易田诗序》:“余性顓愚,知志乎古,而不知宜于时,常思以泽及斯民为任。”
(2).愚昧笨拙的见解。谦词。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灌输真知,扬表方物,凡有知是,贡其顓愚,力小愿宏,企于改进。”
《漢語大詞典》:戆愚(戇愚)
亦作“戅愚”。 愚昧;愚直。墨子·非儒下:“其亲死,列尸弗歛,登屋窥井,挑鼠穴,探涤器,而求其人矣。以为实在,则戅愚甚矣。”《梁书·贺琛传》:“脱得听览,试加省鉴。如不允合,亮其戇愚。”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臣以狂妄戇愚,不识礼度,上表陈佛骨事,言涉不敬,正名定罪,万死犹轻。”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六:“僕虽戅愚,然其行事足下所悉也。”
分類:愚昧愚直
《漢語大詞典》:愚贤(愚賢)
愚与贤。 宋 苏轼 《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诗:“ 西湖 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清 黄遵宪 《杂感》诗:“黄土同摶人,今古何愚贤?”
《國語辭典》:愚拙  拼音:yú zhuó
1.愚昧笨拙。《韩非子。用人》:「如此则上无私威之毒,而下无愚拙之诛。」《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亮赋性愚拙,遭时艰难。」
2.对人自谦之辞。如:「不揣愚拙,谨献刍言。」
《漢語大詞典》:大愚
极端无知。亦指极端无知的人。庄子·天地:“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汉书·董仲舒传:“上召视诸儒, 仲舒 弟子 吕步舒 不知其师书,以为大愚。” 章炳麟 《文学总略》:“大愚不灵,无所愤悱者,覩眇论则以为恒言也。”
分類:极端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