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愚谬(愚謬)
愚昧乖谬。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方术》:“ 刘向 惑於《鸿寳》之説, 君游 眩於 子政 之言,古今愚谬,岂惟一人哉!” 清 姚鼐 《复张君书》:“举纤介之微长,掩愚谬之大罪。” 梁启超 《上陈宝箴书论湖南应办之事》:“大约为开风气起见,先须广其识见,破其愚谬。”
分類:愚昧乖谬
《漢語大詞典》:闇塞
愚昧蔽塞。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贵人时或问官吏民甲乙何如?其清高贤能者, 洪 指説其快事,其贪暴闇塞者,对以偶不识悉。” 宋 苏轼 《答毕仲举书》之一:“佛书旧亦尝看,但闇塞不能通其妙。” 清 唐甄 潜书·破祟:“心智闇塞,执见罔觉。”
分類:愚昧蔽塞
《漢語大詞典》:尘昧(塵昧)
世俗的愚昧。 唐 王勃 《忽梦游仙》诗:“流俗非我乡,何当释尘昧。”
分類:世俗愚昧
《漢語大詞典》:顽惰(頑惰)
愚昧怠惰。宋书·律历志中:“臣授性顽惰,少所关解。” 唐 杜牧 《浙江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上柱国清河郡开国公赠吏部尚书崔公行状》:“復建立儒宫,置博士,设生徒,廩餼必具,顽惰必迁,敬让之风,人知家习。” 明 方孝孺 《与卢编修希鲁书》:“痛以礼义自绳约,既率己之顽惰,又以化顽惰者,使之知操身行世之大方,孝亲忠君之大节。”
分類:愚昧怠惰
《漢語大詞典》:愚愎
愚昧而执拗。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一:“ 通 愚愎,将士不附。”
分類:愚昧执拗
《漢語大詞典》:愚近
愚昧而眼光短浅的人。魏书·张衮传:“ 衮 以 太祖 言出告部帅,咸曰:‘圣策长远,非愚近所及也。’”
《漢語大詞典》:愚朽
愚昧衰朽。《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妾 昭 得以愚朽,身当盛明,敢不披露肝胆,以効万一。”
分類:愚昧衰朽
《漢語大詞典》:稚昧
亦作“稺昧”。亦作“穉昧”。 幼稚无知;年幼愚昧。 唐 韩愈 《袁氏先庙碑》:“今祭,既不荐金石音声,使工歌诗,载烈象容,其奚以飭稚昧於长久。” 清 刘大櫆 《章大家略》:“ 櫆 时虽穉昧,见言之哀,亦知从傍泣。” 清 吴定 《答鲍生桂星书》:“乡者僕方穉昧,不自度德薄才庸,奋然以继 鲁 、 邹 、 洛 、 闽 之传自任,其志岂小哉!”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二章:“此实出诸不得已之苦衷,望慈母恕儿穉昧。”
《漢語大詞典》:痴惑(癡惑)
愚昧惑乱。文子·守法:“任臣者危亡之道也,尚贤者痴惑之原也,法天者治天下之道也。”法苑珠林卷八六引道地经:“以是苦恼,恐畏死亡,便有痴惑,是故迷憒,不识来去。”
分類:愚昧惑乱
《漢語大詞典》:暗谬(暗謬)
亦作“ 暗繆 ”。 愚昧而悖谬。旧唐书·陆贽传:“得贤有鑑识之名,失实当暗谬之责。”宋史·河渠志二:“都水使者 王孝先 暗繆,望别择人。”
分類:愚昧悖谬
《漢語大詞典》:疏闇
亦作“疎闇”。 浅薄愚昧。晋书·陆云传:“其下众官,悉州閭一介,疏闇之咎,虽可日闻;至於处义用情,庶无大戾。” 宋 岳飞 《乞解枢副第二札子》:“臣性识疎闇,昧於事机,立功无毫髮之微,论罪有邱山之积。”
分類:浅薄愚昧
《漢語大詞典》:怐愗
亦作“ 怐瞀 ”。 愚昧。《楚辞·九辩》:“然潢洋而不遇兮,直怐愗而自苦。” 唐 韩愈 《南山》诗:“茫如试矫首,堛塞生怐愗。”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总统之选,非能自庸妄陵猎得之……故虽以全国人民臚言推举,不至怐瞀而失其伦也。” 严复 《原强》:“反是而观,夫苟其民契需怐愗,各奋其私,则其羣将涣。”
分類:愚昧
《漢語大詞典》:愚主
愚昧的君主。 汉 王充 论衡·解除:“愚主心惑,不顾自行。”
分類:愚昧帝王
《漢語大詞典》:幽愚
幽暗愚昧。多用为自谦之辞。南齐书·虞玩之传:“詔逮幽愚,谨陈妄説。” 唐 方干 《初归故里献侯郎中》诗:“不是幽愚望荣忝,君侯异体亦何安。”
《漢語大詞典》:闇陋
愚昧鄙陋。后汉书·明帝纪:“朕以闇陋,奉承大业。” 清 侯方域 《与王氏请藏经书》:“僕虽闇陋,亦当勉竭其生平。” 清 林则徐 《辞两淮盐政呈》:“伏念 则徐 才识闇陋,荷蒙皇上豢养生成,由编修用至臬司,未効涓埃,刻深悚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