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99,分8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遗意
至意
意亦
美意
礼意
大意
寓意
山意
意味
情意
称意
画意
志意
心意
乐意
《漢語大詞典》:遗意(遺意)
(1).死者生前或临终时的意见、愿望。《后汉书·刘恺传》:“故 居巢侯 刘般 嗣子 愷 ,当袭 般 爵,而称父遗意,致国弟 宪 ,遁亡七年,所守弥篤。”三国志·魏志·东海定王霖传:“ 明帝 即位,以先帝遗意,爱宠 霖 异於诸国。”陈书·袁泌传:“其子述 泌 遗意,表请之,朝廷不许,赠金紫光禄大夫,謚曰 质 。”
(2).指前人的心愿、意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一·起居注:“ 江陵相 定议,以修撰、编、检、史官充日讲者,日轮一员,记注起居,兼録圣諭詔册等。今日之制,即本 江陵 遗意也。”
(3).前人或古代事物留下的意味、旨趣。 宋 梅尧臣 《省符上人》诗:“独闻依旧坐焚香,尚把残编讨遗意。” 清 梁章钜 浪跡续谈·玉皇山:“《杭州府志》云: 龙山 者, 钱氏 郊天之所,释老之谈,或云 阿育王 ,或云 玉皇 ,皆祀天遗意也。” 郁达夫 《过去》:“所以这港市的建筑,还带着些当时的时代性,很有一点中古的遗意。”
《國語辭典》:至意  拼音:zhì yì
极深厚诚挚的情意。《淮南子。要略》:「诚喻至意,则有以倾侧偃仰世俗之间,而无伤乎谗贼螫毒者也。」《汉书。卷七二。鲍宣传》:「惟陛下少留神明,览五经之文,原圣人之至意,深思天地之戒。」
《漢語大詞典》:意亦
(1).表示测度。大概,也许。 汉 张衡 《西京赋》:“及帝图时,意亦有虑乎神祇,宜其可定以为天邑。”
(2).表示选择。还是。荀子·修身:“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意亦有所止之与?”战国策·秦策二:“诚病乎?意亦思乎?”
《國語辭典》:美意  拼音:měi yì
1.好意。三国魏。应璩〈与从弟君苗君冑书〉:「师官授邑,诚美意也。」《文明小史》第五回:「承你的美意,总算留我们在衙门里住。」
2.快乐而无忧虑。《荀子。致士》:「得众动天,美意延年。」
《國語辭典》:礼意(禮意)  拼音:lǐ yì
1.礼经的意义。《庄子。大宗师》:「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临尸而歌,礼乎?』二人相视而笑曰:『是恶知礼意。』」《书经。周官》唐。孔颖达。正义:「或据礼文,或取礼意,虽言有小异,义皆不殊。」
2.以礼表示敬意。《汉书。卷七一。隽不疑传》:「胜之知不庸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问当世所施行。」《东周列国志》第六回:「州吁见陈侯礼意殷勤,不胜之喜。」
《國語辭典》:大意  拼音:dà yì
1.大概、大要。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粗知大意,又不委曲。」元。郑光祖《㑳梅香。楔子》:「此章大意说,人虽终身为善,不可少有点染。」
2.不注意、忽略。《文明小史》第三回:「也叫他们格外当心,不可大意。」
3.大志。《后汉书。卷一九。耿弇列传》:「光武笑曰:『小儿曹乃有大意哉!』」
《國語辭典》:寓意  拼音:yù yì
寄托隐含的意旨。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颂赞》:「及三闾橘颂,情采芬芳,比类寓意,又覃及细物矣。」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渊明之诗,皆适然寓意,而不留于物,如悠然见南山。」
《漢語大詞典》:山意
山的情态。 唐 杜甫 《小至》诗:“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金 元好问 《山居》诗:“野阴添晚重,山意向秋多。” 郁达夫 《浙东景物纪略·烂柯纪梦》:“云烟缥缈,山意悠闲。”
分類:情态
《國語辭典》:意味  拼音:yì wèi
1.意境趣味。《朱子语类。卷一○。读书法上》:「用力深,便见意味长;意味长,便受用牢固。」《老残游记》第九回:「仔细看去,原来是六首七绝诗,非佛非仙,咀嚼起来,到也有些意味。」
2.体会。如:「这一场持续三天的大雪,使人意味出冬天的冷肃。」
《國語辭典》:情意  拼音:qíng yì
1.对人的感情。多指男女相悦之情。《资治通鉴。卷一一八。晋纪四十。恭帝元熙元年》:「楚之果自赍汤药往视疾,情意勤笃。」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好花须有美人扶,情意不堪会处。」
2.情绪、心情。宋。晁补之〈斗百花。小小盈盈珠翠〉词:「曾共映花低语,已解伤春情意。」
《國語辭典》:称意(稱意)  拼音:chèng yì
如意、满意。《史记。卷六○。三王世家》:「百蛮之君,靡不乡风,承流称意。」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姻缘簿全凭我共你,谁不待拣个称意的。」也作「称心」。
分類:称意心意
《國語辭典》:画意(畫意)  拼音:huà yì
1.绘画的意境或用意。《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2.画出精神、意境。宋。欧阳修〈盘车图〉诗:「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
《國語辭典》:志意  拼音:zhì yì
志气愿望。《文选。曹丕。与吴质书》:「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文选。谢惠连。秋怀诗》:「平生无志意,少小婴忧患。」
《國語辭典》:心意  拼音:xīn yì
1.意思、意念。如:「我辞职的心意已定,绝不更改。」《七侠五义》第三五回:「他便思前想后,总要把颜生害了才合心意。」
2.情意、心情。如:「送上薄礼,聊表心意。」《文选。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又恰恰的碰上了他那一腔酸心恨事,动了个同病相怜的心意。」
《國語辭典》:乐意(樂意)  拼音:lè yì
1.和乐、愉悦。《庄子。盗蹠》:「人卒未有不兴名就利者。彼富则人归之,归则下之,下则贵之。夫见下贵者,所以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也。」
2.愿意、心甘情愿。如:「我很乐意为您效劳。」《红楼梦》第四回:「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