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19,分11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快意
深意
适意
意欲
上意
用意
一意
私意
意思
作意
意外
注意
幽意
失意
意而
《國語辭典》:快意  拼音:kuài yì
称心、适意。《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國語辭典》:深意  拼音:shēn yì
深刻的用意。《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下。李育传》:「尝读左氏传,虽乐文采,然谓不得圣人深意。」《红楼梦》第三四回:「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
《國語辭典》:适意(適意)  拼音:shì yì
自在合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文选。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
《國語辭典》:意欲  拼音:yì yù
心意、欲望。《红楼梦》第八回:「待贾母歇了中觉,意欲还去看戏取乐。」
《漢語大詞典》:上意
君上的心意、意旨。文子·上礼:“羣臣推上意而坏常,疎骨肉而自容。”新唐书·颜真卿传:“权宠日甚,道路以目,上意不下宣,下情不上达,此权臣蔽主,不遵 太宗 之法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巴延三:“时有上亲侍小内臣 鄂罗裡 ,人素聪黠,颇解上意。”
《國語辭典》:用意  拼音:yòng yì
1.意向、存心。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通译者曰:『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则其用意深矣!」
2.注意。《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到晚来,能仔细,大门关了小门闭;刷净锅儿掩厨匮,前后收拾自用意。」
《漢語大詞典》:一意
(1).一个意思;同一意义。荀子·正名:“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朱子语类卷一一七:“圣贤立言垂教,无非著实。如‘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如‘尊德性而道问学’……等类,皆一意也。”
(2).同心;齐心。韩非子·存韩:“昔 秦 、 韩 戮力一意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汉书·翟方进传》:“君有 孔子 之虑, 孟賁 之勇,朕嘉与君同心一意,庶几有成。” 南朝 梁 沈约 《秋白纻词》:“双心一意俱徊翔,吐情寄君君莫忘。”
(3).专心致志。 汉 班固 《白虎通·三军》:“大夫将兵,出必不御者,欲盛其威,使士卒一意繫心也。” 宋 曾巩 《江都县主簿王君夫人曾氏墓志》:“其夫嘆曰:‘我能一意自肆于官学,不以私累其志, 曾氏 助我也。’”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家里再留下两个中用些家人支应门户,我不过查查问问,便一意的用起功来。” 沙汀 《记贺龙》六:“ 贺龙 同志并不参加 周士第 周志和工兵负责同志的详细问答,只一意上上下下地视察着。”
(4).犹执意,决心。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秦桧主和:“若一意主和,则和战常在彼。” 许地山 《命命鸟》:“你瞧我的父亲多么固执,他一意要我去当和尚。”
(5).个人意志。 郭沫若 《骑士》:“我恨我不是有枪阶级,假如我手里有兵,由得我的一意,我要把那些家伙杀得一干二净!”参见“ 一意孤行 ”。
《國語辭典》:一意孤行  拼音:yī yì gū xíng
谢绝一切请托,按照己意独立处理公事。语本《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赵禹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毋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有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后多用作贬义词,指某人不接受劝告,固执己见,独断独行。清。袁枚《隋园诗话》卷三:「盖一意孤行之士,细行不矜,孔子所谓『观过知仁』,正此类也。」
《國語辭典》:私意  拼音:sī yì
个人的想法、私心。《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从善服义之公心。」《三国演义》第三回:「何进怒曰:『孟德亦怀私意耶?』」
分類:私意私心
《國語辭典》:意思  拼音:yì si
1.心意、想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法师思惟:此中得恁寂寞!猴行者知师意思。」《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听得说是韦十一娘,又与惊恐之说相合,心下就有些望他救答意思,略放胆大些了。」
2.意旨、意义。如:「这个字的意思怎么讲。」
3.情趣、趣味。如:「昨晚的舞会好没意思。」《红楼梦》第三一回:「贾迎春姊妹见众人无意思,也都无意思了。」
4.道义、交情。如:「你把难题推给我,太不够意思了。」
5.诚意、送人东西时的客气话。如:「这是一点小意思,请笑纳。」
《國語辭典》:作意  拼音:zuò yì
1.起意、打算。唐。张籍 寄昭应王中丞诗:「春风石瓮寺,作意共君游。」《喻世明言。卷四。閒云庵阮三偿冤债》:「昨日又承他差人送些小菜来看我,作意备些薄礼,来日到他府中作谢。」
2.特地、刻意。唐。杜甫 江头四咏。花鸭诗:「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唐。陆龟蒙 幽居有白菊一丛因而成咏呈知己诗:「月中若有閒田地,为劝嫦娥作意裁。」
3.注意。《新唐书。卷一五二。列传。李绛》:「帝每阅视,顾左右曰:『而等宜作意,勿为如此事。』」唐。蒋防 玄都楼桃诗:「红软满枝须作意,莫交方朔施偷将。」
4.著作的用意。《汉书。卷三○。艺文志》:「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
《國語辭典》:意外  拼音:yì wài
料想不到。《北史。卷四四。崔光传》:「以崔光之高才大量,若无意外咎谴,二十年后当作司空。」《红楼梦》第五七回:「如今却是意外之奇缘,作成这门亲事。」
《國語辭典》:注意  拼音:zhù yì
1.关注留意。《史记。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易之为术,幽明远矣,非通人达才孰能注意焉!」《文明小史》第二二回:「内中有位大学堂的总办周道台,他本是接杨道台的手,只因他办学堂办得不大顺手,尤注意这个差使。」
2.心理学上的选择性注意力,指个体对情境中的众多刺激,选择其中一个或一部分进行较深入处理之心理历程;获得注意的讯息,其处理速度较快,所得知觉经验亦较为鲜明。其他的注意力类别尚有集中注意力、分散式注意力与警觉注意力等。影响注意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体的动机或需求、刺激本身的特徵等。
《漢語大詞典》:幽意
(1).幽深的思绪。 南朝 梁 江淹 《灯夜和殷长史》:“客子依永夜,寂寞幽意长。”
(2).幽闲的情趣。 唐 方干 《詹碏山居》诗:“无人会幽意,来往在烟霞。” 董必武 《挽陈毅同志》诗:“皓月无幽意,清风有激情。”
《國語辭典》:失意  拼音:shī yì
1.不如意、不得志。《汉书。卷七七。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盖宽饶》:「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于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数上疏谏争。」《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此时多失意之人,安知其不因避难而来此地?」
2.意见冲突,不和睦。南朝宋。鲍照〈代结客少年场行〉:「失意杯酒间,白刃起相雠。」唐。李朝威《柳毅传》:「近与天将失意,塞其五山。」
《國語辭典》:意而  拼音:yì ér
1.古代贤士名。《庄子。大宗师》:「意而子见许由。」
2.燕子别名。元。伊世珍《琅嬛记》:「周穆王迎意而子居灵卑之宫,访以至道,后欲以为司徒。意而子愀然不悦,奋身化作玄鸟,飞入云中,故后人呼玄鸟为意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