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719
典故
40
词典
1299
佛典
295
其它
85
共1719,分115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意生
极意
祖意
写意
悉意
含意
措意
自意
解意
立意
两意
旨意
外意
民意
风意
《漢語大詞典》:
意生
佛教语。谓菩萨为普度众生,变化无碍,出生入死,随意化生。
《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
:“不可以学地知,不可以意生及,其涅盘之藴也。” 李善 注:“意生,谓菩萨,言能变化生死,随意往生。” 宋
叶适
《改东门出》
诗之二:“面墙虽养蒙,意生岂名身。”
分類:
佛教语
菩萨
普度众生
无碍
《漢語大詞典》:
极意(極意)
(1).尽意;尽心。
《
史记·乐书
》
:“放弃
《
诗
》
《
书
》
,极意声色, 祖伊 所以惧也。” 唐
元稹
《〈乐府古题〉序》
:“ 刘 李 二子方将极意於斯文,因为粗明古今歌诗同异之音焉。” 明
唐顺之
《盛孺人墓志铭》
:“孺人既以童而妇,婉婉自属於其姑 钱孺人 ,姑亦极意拊育之如其女。” 清 龚炜
《
巢林笔谈·学画患太似
》
:“ 麓臺先生 以画妙天下,一时受业者多极意临摹,惟恐不似。”
(2).犹恣意。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
:“临乐则肆情,处逸则极意,故虽繁华熠燿,无结秀之勋。”
《
晋书·宣帝记
》
:“昔 赵高 极意, 秦 是以亡; 吕霍 早断, 汉 祚永延。”
分類:
极意
尽意
恣意
尽心
《漢語大詞典》:
祖意
(1).祖师的心意。 唐
李山甫
《赋得寒月寄齐己》
:“高谢万缘消祖意,朗吟千首亦师心。” 宋
范成大
《仲行再示新句复次韵述怀》
:“神仙懒学古, 浮丘 祖意慵。”
(2).指仿效他人诗文的含意。 明 郎瑛
《
七修类稿·诗文六
》
有
《〈沈园〉诗祖意》
,谓 宋 陆游
《沈园》
诗仿 唐 妓 徐月英
《送人》
诗意。
《光明日报》
1982.7.11:“笔者以为‘何瓦琴句’的上联,祖意于 三国 虞翻 的一段话。”
分類:
祖师
仿效
他人
心意
诗文
含意
《國語辭典》:
写意(寫意)
拼音:
xiě yì
1.抒发心意。《战国策。赵策二》:「忠可以写意,信可以远期。」唐。
李白
〈
扶风豪士歌
〉:「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
2.国画画法之一。以简练的笔墨勾勒出物体的神态,以表达意境,不重视细部的写实。
3.舒服惬意。如:「到风景明媚处度假是非常写意的事情。」
分類:
方言
舒适
中国画
披露
心意
不费力
抒写
画法
工细
精练
勾勒
景物
神态
《漢語大詞典》:
悉意
尽心。
《
汉书·元帝纪
》
:“其悉意陈朕过,靡有所讳。”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
:“悉意以陈,极言无隐。” 明
唐顺之
《告病疏》
:“此宠荣之至极,而臣子所宜悉意委身,以效报称之日也。”
分類:
尽心
《國語辭典》:
含意
拼音:
hán yì
包含的意思。《文选。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分類:
含意
所怀
包含
心意
意义
《國語辭典》:
措意
拼音:
cuò yì
1.留意、注意。《孔子家语。卷二。致思》:「丈夫不以措意,遂渡而出。」《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先生微矜于谈道,又不让乎当仁,亦未巨过也,愿二子措意焉。」
2.文章的立意。宋。许顗《彦周诗话》:「兵火间散乱不可复得,略记其叙数句,以见其措意。」
分類:
用心
留意
诗文
在意
立意
《漢語大詞典》:
自意
自料;自认为。
《
史记·项羽本纪
》
:“然不自意能入 关 破 秦 ,得復见将军於此。” 宋
苏轼
《上梅直讲书》
:“今年春,天下之士羣至於礼部,执事与 欧阳公 实亲试之,诚不自意,获在第二。”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
之三:“僕非语人也,自意既为朋友而不言其志,何以明道?”
分類:
自料
自认
《漢語大詞典》:
解意
理解意思。 唐
杜牧
《韦公墓志铭》
:“公早夜侍侧,温凊饮食,迎情解意,一经心手。”
《初刻拍案惊奇》
卷九:“﹝ 拜住 ﹞盛道宣徽诸女个个絶色,母亲解意。” 清
袁枚
《送史婿偕鹏姑还溧阳》
诗:“芳兰如解意,花开并头红。”
分類:
理解
意思
《國語辭典》:
立意
拼音:
lì yì
1.下定决心。《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红楼梦》第八回:「你立意要撵他出去也好,我们也都愿意出去。」
2.确立作品的思想、主题。如:「作文第一要紧是立意,再来才是布局和修辞。」《红楼梦》第三七回:「只要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词就不俗了。」
分類:
立意
主张
用意
确立
打定主意
作品
决定
主题
决心
《國語辭典》:
两意(兩意)
拼音:
liǎng yì
1.二心、异心。汉。无名氏〈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2.不同的意义。《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场屋之文,专尚偶丽,题虽无两意,必欲釐而为二,以就对偶。」
分類:
不专
专心
二心
含义
《國語辭典》:
旨意
拼音:
zhǐ yì
1.主旨意趣。汉。王充《论衡。卜筮》:「今以微小之人问巨大,天地安能通其声音?天地安能知其旨意?」
2.帝王的命令。《文明小史》第三五回:「要不然,一道旨意下来,叫把寺院废掉,改为学堂,那时你这寺如何保得住?」
分類:
旨意
圣旨
主旨
意图
《漢語大詞典》:
外意
(1).贰心;异志。
《
三国志·蜀志·刘璋传
》
:“今州中诸将 庞羲 、 李异 等,皆恃功骄豪,欲有外意,不得 豫州 ,则敌攻其外,民攻其内,必败之道也。” 晋
干宝
《
搜神记
》
卷五:“ 望子 忽生外意,神便絶往来。”
《水浒传》
第一一一回:“ 吕枢密 道:‘你两个来到,恐有他意。’ 穆弘 道:‘小人父子一片孝顺之心,怎敢怀半点外意。’”
(2).文字描绘的表面意义。与内意相对。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张天觉》
:“ 苕溪渔隐 曰: 圣俞
《
金针诗格
》
云:‘﹝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含蓄,方入诗格。’”
分類:
文字
贰心
描绘
异志
表面
意义
意相
《國語辭典》:
民意
拼音:
mín yì
不同的公众在某一时间内,对特定问题提出的意见。如:「民意如流水很不容易掌握。」
分類:
民意
民众
意愿
《骈字类编》:
风意(风意)
唐 刘禹锡
秋中暑退赠乐天
人情皆向菊,风意欲摧兰。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