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20,分115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寄意
意趣
时意
盛意
率意
意见
意新
妙意
介意
意度
意度
文意
决意
意马
意会
《國語辭典》:寄意  拼音:jì yì
传达心意。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唐。李商隐〈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青云宁寄意,白骨始沾恩。」
《國語辭典》:意趣  拼音:yì qù
意思趣味。《南史。卷一八。萧思话传》:「〔惠开〕初为秘书郎,意趣与人多不同,比肩或三年不共语。」《红楼梦》第四八回:「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漢語大詞典》:时意(時意)
指时人的意思。 晋 王羲之 《遗谢安书》:“仓督监耗盗官米,动以万计,吾谓诛翦一人,其后便断,而时意不同。”
分類:意思
《國語辭典》:盛意  拼音:shèng yì
浓厚的情意。《西游记》第三○回:「八戒坚辞道:『多感老兄盛意,奈何师父久等,不劳进洞罢。』」也作「盛情」。
《漢語大詞典》:率意
(1).悉心尽意。汉书·文帝纪:“率意思远,无有所隐。” 王先谦 补注:“率无极意, 元 成 纪多言悉意是也。悉、率双声,故字变为率耳。”新唐书·儒学传中·王绍宗:“鄙夫书无工者,特由水墨之积习耳。常精心率意、虚神静思以取之。”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学 李 杜 者,勿执於句字之间,当率意熟读,久而得之。此提魂摄魄之法也。”
(2).随意;轻率。 晋 陆机 《文赋》:“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乃知此处 伯度 ,是 李 非 杜 也。注书不可率意如此。”《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所以做官的切不可率意断狱,任情用刑,也要求箇公平明允。” 范文澜 《〈中国通史〉第一编再版说明》:“本编采取史料,避免墨守旧说,但也不敢率意而谈或穿凿附会以求新奇。”
(3).肆意。 晋 陆机 《〈豪士赋〉序》:“震主之势,位莫盛焉;率意无违,欲莫顺焉。” 宋 苏洵 《上皇帝书》:“其率意恣行者,人亦望风畏之。”金史·移剌慥传:“ 海陵 虐法,率意更改……吏不知适从,夤缘舞法。”
(4).直率,按照本意。三国志·蜀志·霍王向张等传论:“ 费诗 率意而言,皆有可纪焉。”明史·罗复仁传:“﹝ 復仁 ﹞在帝前率意陈得失。尝操南音,帝顾喜其质直,呼为‘老实罗’而不名。” 章炳麟 《文学说例》:“盖 胜 既率意奏陈,退而撰次本言,施以藻采,史官传述,遂若造膝所陈,语本若尔。”
《國語辭典》:意见(意見)  拼音:yì jiàn
1.意思、看法。唐。元稹〈钱货议状〉:「宜令百寮各陈意见,以革其弊。」
2.因彼此见解不同而产生的不满想法。如:「闹意见」、「意见甚深」、「大家对他专断独行的作法很有意见。」
《分类字锦》:意新
唐书李百药传帝尝与偕赋帝京篇叹其工手诏曰卿何身老而才之壮齿宿而意之新乎
分类:诗赋
《漢語大詞典》:妙意
灵妙的意想,灵感。 明 高启 《青丘子歌》:“妙意俄同鬼神会,佳景每与江山争。”
深奥的意义。妙,通“ 眇 ”,深远。《关尹子·九药》:“非言非意在彼微言妙意之上。”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悼此江之独西,叹妙意之不陈。”
《國語辭典》:介意  拼音:jiè yì
在意,将不愉快或忧虑之事存于心中,而不能释怀。《后汉书。卷三八。度尚传》:「所亡少少,何足介意?」《三国演义》第一七回:「吾观七路之兵,如七堆腐草,何足介意?」
《國語辭典》:意度  拼音:yì dù
见识气度。汉。郭宪《洞冥记》卷二:「郭琼,东郡人也,形貌丑劣而意度过人。」
《國語辭典》:意度  拼音:yì duò
心中揣测。《韩非子。解老》:「前识者无缘而忘意度也。」
《漢語大詞典》:意度
揣测;设想。韩非子·用人:“去规矩而妄意度, 奚仲 不能成一轮。” 汉 王符 潜夫论·述赦:“夫民之性,固好意度也。” 清 姚鼐 《宁国府重修北楼记》:“其间各负絶异之境,非人意度所至。” 萧红 《生死场》四:“ 王婆 意度这件事情是不远了!”
分類:揣测设想
《漢語大詞典》:文意
文辞的意义;文章的意境。《汉书·王莽传下》:“ 宗 属为皇孙,爵为上公,知 宽 等叛逆族类,而与交通,刻铜印三,文意甚害,不知厌足,窥欲非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通乎尔雅,则文意晓然。”元史·韩性传:“作大义,操笔立就,文意苍古。” 鲁迅 《二心集·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也不仅据文意的华朴巧拙定时代,因为作者是文人还是市人,于作品是大有分别的。”
《國語辭典》:决意(決意)  拼音:jué yì
拿定主意。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一折:「我心决意吞并赵氏,再有苦谏的,定行斩首。」《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在轿里一步一恨,这番决意要断送儿子了。」也作「决心」。
《國語辭典》:意马(意馬)  拼音:yì mǎ
形容人心思不定。
分類:控制心神
《國語辭典》:心猿意马(心猿意馬)  拼音:xīn yuán yì mǎ
佛教以猿马性喜外驰来形容众生的心,不能安住,喜攀缘外境。《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后用来形容心意不定,不能自持。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俺从今把心猿意马紧牢栓,将繁华不挂眼。」《警世通言。卷二。庄子休鼓盆成大道》:「那婆娘心猿意马,按捺不住。」也作「意马心猿」。
《國語辭典》:意会(意會)  拼音:yì huì
心中领会。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五。演习部。教白》:「此中微渺,但可意会,不可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