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为气(爲氣)
使气;逞意气。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赵 相 贯高 、 赵午 等年六十餘,故 张耳 客也。生平为气,乃怒曰:‘吾王孱王也!’”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季布 者, 楚 人也。为气任侠,有名於 楚 。”
《國語辭典》:客气(客氣)  拼音:kè qi
表现谦虚礼让的态度。《红楼梦》第八九回:「黛玉经才写完,站起来道:『简慢了。』宝玉笑道:『妹妹还是这么客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同你从小儿就在一起的,不要客气,我也不许你客气。」
《國語辭典》:负气(負氣)  拼音:fù qì
1.以气节自负,不肯屈居人下。《新五代史。卷一一。周太祖本纪》:「为人负气,好使酒。」唐。许尧佐《柳氏传》:「有李生者,与翊友善,家累千金,负气爱才。」
2.赌气。《聊斋志异。卷二。婴宁》:「怀梅袖中,负气自往,而家人不知也。」
《國語辭典》:使气(使氣)  拼音:shǐ qì
1.意气用事,任性而为。《南史。卷一五。刘穆之传》:「瑀性使气尚人,后为御史中丞,甚得志。」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嗜酒使气,不守细行。」
2.抒发才情、志气。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才略》:「嵇康师心以遣论,阮籍使气以命诗。」
《國語辭典》:丧气(喪氣)  拼音:sàng qi
倒楣,感到不吉利。如:「人丧气的时候,连黄金到了身边都还会飞走。」
《漢語大詞典》:气劲(氣勁)
(1).气候寒冽。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凉冬气劲,塞外草衰。”
(2).意气傲岸。 唐 刘禹锡 《送裴处士应制举诗》:“ 裴生 久在风尘里,气劲言高少知己。”
(3).语气坚定严厉。宋史·忠义传七·吴革:“使 粘罕 军见之,庭揖不拜,责其贪利败约,词正气劲。”
《漢語大詞典》:战气(戰氣)
战斗意气;斗志。旧唐书·武宗纪:“战气方酣,再迴 鲁阳 之日;鼓音不息,三周 不注 之山。” 王闿运 《李仁元传》:“ 仁元 军不满三百,屯府城,战气十倍。”
《國語辭典》:投契  拼音:tóu qì
情意相合。《老残游记二编》第一回:「当日在扬州与老残会过几面,彼此甚为投契。今日无意碰著,同住在一个店里,你想他们这朋友之乐,尽有不言而喻了。」《文明小史》第四六回:「但是劳航芥平日佩服他中学淹深,他也佩服劳航芥西文渊博,二人因此大家有些仰仗地方,所以见了面甚为投契。」
《漢語大詞典》:冯陵(馮陵)
亦作“ 冯凌 ”。
(1).进迫;侵陵。左传·襄公八年:“焚我郊保,冯陵我城郭。”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於时 宋 兵冯陵,旗鼓侵逼。”新唐书·郭子仪传:“比 吐蕃 冯陵而不能抗者,臣能言其略。”《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 楚 自 若敖 蚡冒 以来,世修其政,冯陵 江 汉 ,积岁年。” 清 李渔 《奈何天·攒羊》:“敌势冯凌,那杀气漫天説也惊。”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天津新议续议:“今以数万里外不宾之荒服,一旦冯陵中夏,竟使爝火争明,十日并生。”
(2).凌驾,超越。 宋 沈遘 《代人奏请更定科场约束状》:“剽薄后进,则冯凌於上。”
(3).意气发扬貌。 唐 杜甫 《今夕行》:“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梟卢。” 明 文徵明 《除夜》诗:“少日冯陵都遣却,只将双髩待明朝。”
(4).犹凭持。《宋书·谢晦传》:“又以陛下富於春秋,始览政事,欲冯陵恩幸,闚望国权。”
《國語辭典》:光鲜(光鮮)  拼音:guāng xiān
光彩漂亮。北周。庾信〈为齐王进白兔表〉:「光鲜越雉,色丽秦狐。」《金瓶梅》第一回:「妇人在家,别无事干,一日三餐吃了饭,打扮光鲜,只在门前帘儿下站著。」
《國語辭典》:争气(爭氣)  拼音:zhēng qì
积极上进,争取荣耀。《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女婿不争气,没长进。」《儒林外史》第四六回:「或者像老三、老二候选个县官,也与祖宗争气,我们脸上也有光辉!」
《漢語大詞典》:静气(静氣)
(1).宁静的气氛。 唐 唐扶 《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诗》:“寒声连晓竹,静气结阴苔。”
(2).气息细缓。儿女英雄传第四回:“无奈自己説话向来是低声静气慢条斯理的惯了,从不会直着脖子喊人。”《花月痕》第六回:“教坊子弟吹着笛,弹着三弦,听 秋痕 歛容静气的唱。”
(3).意气平和。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三》:“静气迎人,人不得而聒之。”
《漢語大詞典》:平意
意气平和;平心静气。鬼谷子·符言:“言人君善与事结而不安静者,但虚心平意以待之,倾损之期必至矣。” 宋 苏辙 《君术·第四道》:“知无所不言,言无所不尽,开心平意,表里洞达,终身而不见其隙。”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事若尽于物质矣,而物质果足尽人生之本也耶?平意思之,必不然矣。”
《國語辭典》:任气(任氣)  拼音:rèn qì
1.意气用事。《三国志。卷五五。吴书。凌统传》:「勤刚勇任气,因督祭酒,陵轹一坐,举罚不以其道。」
2.文章的气势连贯。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怿怀。」
《漢語大詞典》:嶪岌
(1).高耸貌。 南朝 梁 萧统 《玄圃讲》诗:“穿池状浩汗,筑峯形嶫岌。” 清 黄鷟来 《雨晴游弘济寺》诗:“了了 钟陵峯 ,回首徒嶪岌。”
(2).喻人意气高昂。 宋 欧阳修 《别后奉寄圣俞》诗:“谁云已老矣,意气何嶪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