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恳志(懇志)
恳切的意愿。 唐 贾至 《授敬羽武部员外郎兼殿中侍御史制》:“载执谦光,思弘让节,宜遂其恳志,退守本官,可守前官。”
分類:恳切意愿
《漢語大詞典》:款志(款誌)
同“ 款识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 长安 故宫闕前,有 唐 肺石尚在……形如垂肺,亦有款誌,但漫剥不可读。”参见“ 款识 ”。
亦作“欵志”。
(1).诚恳的意愿。 南朝 宋 谢庄 《与江夏王义恭笺》:“前以圣道初开,未遑引退;及此诸夏事寧,方陈微请。款志未伸,仍荷今授。” 南朝 梁 沈约 《封三舍人诏》:“内参帷幄,外济师旅。忠规款志,义感朕心。”
(2).同“ 款识 ”。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唐肺石:“ 长安 故宫闕前,有 唐 肺石尚在……形如人肺,亦有欵志,但漫剥不可读。”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丰润县》:“ 丰润县 治内有古鼎一……足上为牛首,下为牛蹏,款志甚古。”参见“ 款识 ”。
分類:诚恳意愿
《國語辭典》:款识(款識)  拼音:kuǎn zhì
1.钟鼎彝器上所刻的文字和花纹。凹者为款,凸者为识。
2.书画上的落款和题字。
《漢語大詞典》:违夺(違奪)
违背人的意愿而迫使改变。《宋书·孔灵符传》:“百姓虽不亲农,不无资生之路,若驱以就田,则坐相违夺。”魏书·彭城王勰传:“雅操不移,朕亦未敢违夺。”
《漢語大詞典》:夙意
平素的意愿。宋书·谢景仁传:“ 述 ( 谢述 )知非 景仁 夙意,又虑 高祖 命之,请急不从。” 唐 白居易 《祭弟文》:“今已请长告,或求分司,即拟移家,尽居 洛 下,亦是夙意。”
分類:平素意愿
《國語辭典》:要么(要麼)  拼音:yào me
如果要的话。如:「要么就答应,不然就乾脆一口回绝。」
《漢語大詞典》:咈意
违背意愿。 明 李东阳 《寿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公九十诗序》:“力自振奋,弹压权势,劾佞邪而置之法;一咈意,则浩然引去,身退而名益高。” 清 王夫之 《家世节录》:“﹝先君﹞待仲叔二父,终身无一间言。或遇咈意事,相对二父,则笑语如常,脱然忘其所忧戚。”
分類:违背意愿
《國語辭典》:随心所欲(隨心所欲)  拼音:suí xīn suǒ yù
完全顺随自己的心意去做事。《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不安本分之人,一味的随心所欲。」也作「从心所欲」。
《國語辭典》:天随人愿(天隨人願)  拼音:tiān suí rén yuàn
事态发展恰如所望。《醒世恒言。卷三○。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且喜天随人愿,今日遇见秀才恁般魁伟相貌,一定智勇兼备。」也作「天从人愿」。
《國語辭典》:一相情愿(一相情願)  拼音:yī xiāng qíng yuàn
完全出自单方面的主观意愿,不管对方的意愿如何。《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莫若此时趁事在成败未定之先,自己先留个地步,一则保了这没过门女婿的性命,二则全了这一相情愿媒人的脸面。」也作「一厢情愿」。
《国语辞典》:失业人口(失业人口)  拼音:shī yè rén kǒu
具有工作能力及意愿,而正在寻找或等待工作的人。
《国语辞典》:顺应民心(顺应民心)  拼音:shùn yìng mín xīn
顺从民众的意愿、需求。如:「政府施政应体察民情,顺应民心。」
《国语辞典》:强迫中奖(强迫中奖)  拼音:qiǎng pò zhòng jiǎng
不管对方是否有意愿,都令其必然获奖的给奖方式。比喻本无意愿做某事,却被迫接受。如:「我又没有特殊才艺,大家却硬要我上台表演,这不是强迫中奖吗?」
《国语辞典》:了无生趣(了无生趣)  拼音:liǎo wú shēng qù
毫无生存的意愿。如:「长期卧病的人,有时会感到了无生趣。」
《国语辞典》:自主旅游(自主旅游)  拼音:zì zhǔ lǚ yóu
一种不参与旅行团既有行程,完全依自己意愿规划的旅游方式。也称为「自主游」。
《国语辞典》:友好条约(友好条约)  拼音:yǒu hǎo tiáo yuē
国与国之间基于合作意愿,为促进彼此友好关系而订定的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