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61
词典
3
分类词汇
58
共58,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4
3
4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异心
本图
异意
自序
希望
造为
守心
异图
风指
神虑
贯彻
志向
怀利
指趣
阴计
《國語辭典》:
异心(異心)
拼音:
yì xīn
贰心,背叛的心意。《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当今诸侯无异心,百姓无怨气。」晋。傅玄〈西长安行〉诗:「今我兮闻君,更有兮异心。」
分類:
异心
想法
二心
坏心
叛离
恶意
意图
念头
《漢語大詞典》:
本图(本圖)
本来的意图,本心。
《
北齐书·王琳传
》
:“虽本图不遂, 鄴 人亦以此重之,待遇甚厚。”
《
隋书·李密传
》
:“今者, 密 欲正言,还恐追踪二子,阿諛顺意,又非 密 之本图。” 金
王若虚
《别家》
诗:“到子身安是本图,何须身外觅浮虚。” 清
谭嗣同
《仁学》
四二:“然则 中国 谋自强,益不容缓矣。名之曰‘自强’,则其责在己而不在人,故慎毋为復仇雪耻之説,以自乱其本图也。”
分類:
本图
意图
本心
《漢語大詞典》:
异意(異意)
(1).另有想法;意见不同。
《
鹖冠子·王鈇
》
:“故主无异意,民心不徙,与天合则。” 汉
扬雄
《法言·学行》
:“一鬨之市,不胜异意焉。” 李轨 注:“卖者欲贵,买者欲贱,非异如何?”
(2).指持不同意见。
《
三国志·魏志·吕布传
》
:“诸将各异意自疑,故每战多败。”
(3).不良意图;叛离之心。
《
孔丛子·论势
》
:“此师 楚 为之主,今兵罢而不散,殆有异意,君其备诸。”
《史记·秦始皇本纪》
:“天下无异意,则安寧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分類:
不良
另有
有想
不同意
想法
意图
意见
叛离
离之
《國語辭典》:
自序
拼音:
zì xù
作文自述其生平,或自道著作旨趣。如:「太史公自序」。也作「自叙」。
分類:
自序
作者
自述
生平
写作
阅历
作意
意图
文章
作品
大旨
《國語辭典》:
希望
拼音:
xī wàng
1.心中有所期盼。如:「父母总是希望小孩将来能有所成就。」
2.心中的想望、期待。如:「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3.仰望。《周髀算经。卷下》:「冬至日加酉之时,立八尺表,以绳系表颠,希望北极中大星,引绳致地而识之。」
分類:
希望
欲望
仰望
美好
愿望
揣测
瞻望
理想
意图
寄托
对象
迎合
《漢語大詞典》:
造为(造爲)
(1).制作;创制。
《
墨子·非乐上
》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非直掊潦水折壤坦而为之也。”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 怀王 使 屈原 造为宪令, 屈平 属草稾未定。”
《
隋书·经籍志一
》
:“相传疑世人造为之后,或者又加点窜,非其实録。”
(2).作为;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活动。
《
隶释·汉武梁祠堂画像
》
:“ 祝诵氏 无所造为,未有耆欲,刑罚未施。”
分類:
造为
制作
作为
创制
为实
实现
意图
《漢語大詞典》:
守心
(1).坚守节操之心。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 戊 之为人也,远不亡君,近不偪同,居利思义,在约思纯,有守心而无淫行。”
(2).指守志不移。 唐
元稹
《分水岭》
诗:“君门客如水,日夜随势行,君看守心者,井水为君盟。”
(3).防御的决心;防守的意图。 汉
贾谊
《
新书·修政语下
》
:“凡有攻心者,必结之以约,而諭之以信,然后能以得也;凡有守心者,必固之以和,而諭之以爱,然后能有存也。”
(4).犹耐性。 沙汀
《困兽记》
十八:“聋子笑话我只配去打老虎,我的守心其实也不错呢!整整钓了一个下午。”
分類:
防御
坚守
守节
守志
耐性
节操
不移
决心
防守
意图
《國語辭典》:
异图(異圖)
拼音:
yì tú
另有图谋。《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知远据守太原,殊无援朕之急,想有异图。」
分類:
谋叛
谋反
意图
《漢語大詞典》:
风指(風指)
谓讽告其旨意。
《
史记·西南夷列传
》
:“ 恢 因兵威使 番阳 令 唐蒙 风指晓 南越 。”
《
汉书·严助传
》
:“上嘉 淮南 之意,美将卒之功,乃令 严助 諭意风指於 南越 。” 颜师古 注:“风读曰讽,以天子之意指讽告也。” 明
唐顺之
《佥事孙公墓志铭》
:“而邑人亦无敢告言 恩 者,乃稍稍以轻罪笞其一二宗人以风指百姓,百姓乃敢告 恩 。”
分類:
旨意
《漢語大詞典》:
神虑(神慮)
(1).指天子的心意,意图。
《
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
》
:“相国 晋王 诞敷神虑,光被四海。”
《
三国志·吴志·张温传
》
:“然 诸葛亮 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申之宜。” 唐
吴兢
《
贞观政要·纳谏
》
:“君举必书,所愿特留神虑。”
(2).精神;心神。 晋
干宝
《
搜神记
》
卷十八:“左右惊怖伏地, 叔高 神虑怡然如旧。” 唐
元晦
《越亭二十韵》
:“临高神虑寂,远眺川原布。” 宋
张耒
《上方》
诗:“坐久神虑平,微凉清骨毛。”
分類:
精神
心神
心意
意图
帝王
《國語辭典》:
贯彻(貫徹)
拼音:
guàn chè
贯通、通彻。如:「这件任务不管遭遇任何困难,都要贯彻到底。」
分類:
贯彻
贯通
透彻
穿透
彻底
地理
理解
地实
实现
或体
体现
意图
精神
《國語辭典》:
志向
拼音:
zhì xiàng
意志的趋向。《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不瞒世叔说,我生平立的有个志向:要纂三部书嘉惠来学。」《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当他做奴隶的时候,所有的想头,不过求免笞辱,简直没有做大事业的志向,岂不可叹?」
分類:
立身
身行
意图
志向
决心
《漢語大詞典》:
怀利(懷利)
谓抱着谋私利的意图。
《孟子·告子下》
:“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
后汉书·荀彧传
》
:“敌人怀利以自百,臣众怯沮以丧气。” 李贤 注:“各规利,人百其勇也。”
分類:
谋私
私利
意图
《漢語大詞典》:
指趣
亦作“ 指趋 ”。 意向;意图。
《宋书·衡阳文王义季传》
:“贼初起逸,未知指趋,故且装束,兼存观察耳。”
《
南齐书·萧遥光传
》
:“ 遥光 虑见杀,八月十二日晡时,收集二州部曲,於 东府门 聚人众,街陌颇怪其异,莫知指趣也。”
《
周书·文帝纪上
》
:“观其指趣,势必异图。”
分類:
意向
意图
《漢語大詞典》:
阴计(陰計)
(1).阴谋诡计。
《
战国策·东周策
》
:“ 昭翦 与 东周 恶,或谓 昭翦 曰:‘为公画阴计。’”
《
后汉书·杨终李法等传论
》
:“ 孙懿 以高明见忌,而受欺於阴计。”
《
旧唐书·裴度传
》
:“ 度 与 李逢吉 素不协, 度 自 太原 入朝,而恶 度 者以 逢吉 善於阴计,足能搆 度 ,乃自 襄阳 召 逢吉 入朝,为兵部尚书。” 清
侯方域
《西施亡吴辩》
:“当时以 勾践 之坚忍, 种 蠡 之阴计,卧薪嚐胆,日伺其后。”
(2).内心的意图。 汉
王充
《
论衡·定贤
》
:“必谋功不察志,论阳效不存阴计,是则 豫让 拔剑斩 襄子 之衣,不足识也; 伍子胥 鞭笞 平王 尸,不足载也。”
分類:
内心
阴谋诡计
意图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