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疑阻
(1).疑惑隔阂。《晋书·文帝纪》:“ 孙壹 构隙,自相疑阻。”《周书·晋荡公护传》:“不意陛下不照愚臣款诚,忽生疑阻。” 唐 白居易 《思子台有感》诗之二:“闇生魑魅蠹生虫,何异谗生疑阻中。” 宋 苏辙 《乞定差管军臣僚札子》:“由此互相疑阻,遂使差除之政废不时举。”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银行下》:“纵竭力筹集,而 中国 人情向多疑阻,邇来集股亏折,闻者咸有戒心。”
(2).指惑乱。《晋书·忠义传·王豹》:“上诬圣朝鉴御之威,下长妖惑,疑阻众心。”
(2).指惑乱。《晋书·忠义传·王豹》:“上诬圣朝鉴御之威,下长妖惑,疑阻众心。”
《國語辭典》:悖乱(悖亂) 拼音:bèi luàn
1.惑乱、昏乱。《荀子。性恶》:「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史记。卷七三。白起王剪列传。王剪》:「王剪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
2.指叛乱。晋。干宝《搜神记》卷六:「是时赵王悖乱,遂与六国反,外结匈奴以为援。」宋。王谠《唐语林。卷三。识鉴》:「臣恐一日有播越之祸,悖乱之患,莫不由此曲也。」
2.指叛乱。晋。干宝《搜神记》卷六:「是时赵王悖乱,遂与六国反,外结匈奴以为援。」宋。王谠《唐语林。卷三。识鉴》:「臣恐一日有播越之祸,悖乱之患,莫不由此曲也。」